文化
劉盈進(jìn)行了有益的文化改革。漢惠帝四年(前191年),廢除“挾書律”。“挾書律”是在秦始皇在進(jìn)行焚書時實行的一項法令,除了允許官府有關(guān)部門可以藏書外,民間一律禁止私自藏書。西漢王朝初期,制度基本上是繼承秦朝,“挾書律”也不例外。劉盈很有魄力地廢除了這一法令,這使得長期受到壓抑的儒家思想和其他思想都開始活躍起來,為儒家被漢武帝確定為國家的統(tǒng)治思想提供了前提條件。 [55]
建設(shè)
劉盈在很短的皇帝生涯中,規(guī)劃和完成長安城的全面整修。劉邦在位時,國力有限,僅修了長樂宮和未央宮,城墻沒有修成。長安只有幾條街道,沒有城墻,布面不夠繁華,缺乏帝都王氣。隨著西漢和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長安城的國都形象急需完善。于是,劉盈決定整修長安城。漢惠帝元年(前194年),正式開工,拓寬修建了所有街道后,集中人力物力修建城墻。 [55] 漢惠帝五年(前190年),完工。城墻周圍65里,共十二座城門,每面城墻有三座,每個城門分成了三個門道,右邊的為入城道,左邊的是出城道,中間的則是專門供皇帝用的。
根據(jù)史家考證,長安成為超越羅馬的都城了,成為經(jīng)濟(jì)、文化的中心,各方面繁榮起來。 [55]
人物評價編輯 播報
歷史總評
劉盈天性純善,仁孝恭敬,內(nèi)修親親,外禮宰相,符合儒家政治習(xí)慣下的仁主作風(fēng)。因此,不符合劉邦霸道的作風(fēng),遭到廢黜風(fēng)波。
從他保護(hù)弟弟趙王劉如意和哥哥齊王劉肥,可以充分體現(xiàn)孝友品行。同時,面對劉邦去世后,朝廷功臣勛高權(quán)重,在野諸王割據(jù)的政治局面,聽任強(qiáng)勢霸道的呂太后把持朝政,實現(xiàn)太后勢力和勛貴實力的平衡,營造安定團(tuán)結(jié)的政治氛圍,從而實現(xiàn)與民休息的政治局面。后世有人評價漢惠帝劉盈懦弱無能甚至昏庸,未免有失偏頗了。謚號為『惠』,留下有惠民愛人的美譽(yù)。
歷代評價
班固:孝惠內(nèi)修親親,外禮宰相,優(yōu)寵齊悼、趙隱,恩敬篤矣。聞叔孫通之諫則懼然,納曹相國之對而心說,可謂寬仁之主。呂太后虧損至德,悲夫! [57]
司馬遷:“惠帝慈仁?!?/p>
薛福成:“雖三代賢主,無以過之。七年之間,如除挾書律,議除三族罪,妖言令,舉民孝悌力田者,省法令妨吏民者,若令享國長久,其治當(dāng)不在文帝之下。且帝天資仁厚,殆非文帝黃老之學(xué)所及也?!?/p>
劉盈死后,葬在安陵,位于咸陽城東18公里處渭城區(qū)韓家灣鄉(xiāng)白廟村。漢惠帝劉盈墓。安陵為覆斗形,底部周長725米,高25.22米。
陵西北150米處,為張皇后之墓。呂后死后,張皇后被廢,封丘很小。陵北白廟村一帶有邑城遺址,陵東還有12座陪葬墓。
參考資料
2.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第八》:高帝八男:長庶齊悼惠王肥;次孝惠,呂后子;次戚夫人子趙隱王如意;次代王恒,已立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梁王恢,呂太后時徙為趙共王;次淮陽王友,呂太后時徙為趙幽王;次淮南厲王長;次燕王建。
3. 司馬遷·《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jì)第九》: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生孝惠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