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漢之賢君,皆曰文、景。文帝寬仁大度,有高帝之風(fēng)。景帝忌克少恩,無人君之量,其實(shí)非文帝比也。帝之為太子也,吳王濞世子來朝,與帝博而爭道,帝怒以博局提殺之。濞之叛逆,勢激于此。張釋之,文帝之名臣也,以劾奏之恨,斥死淮南。鄧通,文帝之幸臣也,以吮癰之怨,困迫至死。晁錯始與帝謀削諸侯,帝違眾而用之,及七國反,袁盎一說,譎而斬之東市,曾不之恤。周亞夫?yàn)榇髮?,折吳、楚之銳鋒,不數(shù)月而平大難,及其為相,守正不阿,惡其悻悻不屈,遂以無罪殺之。梁王武,母弟也,驕而從之,幾致其死。臨江王榮,太子也,以母失愛,至使酷吏殺之。其于君臣、父子、兄弟之際,背理而傷道者,一至于此。原其所以能全身保國,與文帝俱稱賢君者,惟不改其恭儉故耳?!洞呵铩分?,弒君稱君,君無道也,稱臣,臣之罪也。然陳侯平國、蔡侯般,皆以無道弒,而弒皆稱臣,以為罪不及民故也。如景帝之失道非一也,而猶稱賢君,豈非躬行恭儉、罪不及民故耶?此可以為不恭儉者戒也。 [22]
錢時:景帝嗣服雖不如文,而此數(shù)事所以厚民元?dú)?、養(yǎng)國命脈者,則能遵守?zé)o所變亂,是以相繼四十年,海內(nèi)富庶,風(fēng)俗醇厚,而西都之盛獨(dú)稱文景歟。 [23]
胡寅:文、景養(yǎng)天下厚矣,稽諸仲尼之告冉有者,則亦富庶之而已,未有以教之也。班固日:“孝文恭儉,景帝遵業(yè)。周云成、康,漢言文、景,美矣?!备`以為不然。文帝寬厚長者,以德化人,無事則謙抑如不能,有難則英氣奮發(fā)。景帝刻薄任數(shù),以詐力御下,平居則誅賞肆行,緩急則惴懼失措。其大較懸絕如此。而又以無寵廢正后,而夫婦之義??;無罪廢太子,而父子之恩睽;過愛梁王,輕許傳位,而兄弟之好不終;信讒用私,詘申屠嘉,戮晁錯,殺周亞夫,而君臣之道乖,其視乃考益相遼矣。獨(dú)節(jié)儉不妄費(fèi)、育民以致豐富一事,為克遵前業(yè)耳,夫豈可與成、康同得美稱哉?
愛新覺羅·弘歷:①錯之罪在欲自守,然此際斷不可誅之。至其贊畫,縱不得為合宜,然其識過明代方(孝孺)、黃(子澈)輩甚遠(yuǎn)。景帝既與定計(jì),旋為仇口所動,斬謀臣以謝叛人,及知其無濟(jì),而又悔之,其識見卑鄙,不更出建文下乎?②景帝之治,遠(yuǎn)不逮文,而失德之事屢矣。獨(dú)其休息愛民,尚不失蒙業(yè)而安耳。史臣以之并擬成、康,未免失實(shí)。
漢景帝劉啟葬在陽陵。陽陵,是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于今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qū)正陽鎮(zhèn)張家灣、后溝村北的咸陽原上,地跨咸陽市渭城區(qū)、涇陽縣、西安市高陵區(qū)三縣區(qū)。 [26]
陽陵始建于漢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至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竣工,修建時間長達(dá)28年,陵園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 [27]
史書記載編輯 播報(bào)
司馬遷《史記·卷十一·孝景本紀(jì)第十一》 [17]
班固《漢書·卷五·景帝紀(jì)第五》
參考資料
1. 《史記·卷十一·孝景本紀(jì)第十一》: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竇太后。
3. 《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孝惠七年,生景帝。
4. 《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乃代王為帝后,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文帝立數(shù)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男最長,立為太子。
5. 《漢書》:孝文時,吳太子入見,得侍皇太子飲博。吳太子師傅皆楚人,輕悍,又素驕。博爭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吳太子,殺之。于是遣其喪歸葬吳。吳王慍曰:“天下一宗,死長安即葬長安,何必來葬!”復(fù)遣喪之長安葬。吳王由是怨望,稍失籓臣禮,稱疾不朝。
6. 《漢書·卷五·景帝紀(jì)第五》:后七年六月,文帝崩。丁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薄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7. 《漢書》:七國反書聞,天子乃遣太尉條侯周亞夫?qū)⑷鶎④娡鶕魠?、楚;遣曲周侯酈寄擊趙,將軍欒布擊齊,大將軍竇嬰屯滎陽監(jiān)齊、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