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景帝嘗體不安,心不樂,屬諸子為王者於栗姬,曰:“百歲後,善視之。”栗姬怒,不肯應,言不遜。景帝恚,心嗛之而未發(fā)也。
4.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陰使人趣大臣立栗姬為皇后。大行奏事畢,曰:“‘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后?!本暗叟唬骸笆嵌搜孕?!”遂案誅大行,而廢太子為臨江王。
5.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栗姬愈恚恨,不得見,以憂死。
7. 班固《漢書 外戚傳下》載:元帝既重傅婕妤,及馮婕妤亦幸,生中山孝王,上欲殊之于后宮,以二人皆有子為王,上尚在,未得稱太后,乃更號曰昭儀
8. 司馬遷《史記 孝景本紀》載:四月乙巳立膠東王太后為皇后。
9. 司馬遷《史記 三王世家》載:“王夫人死而帝痛之,使使者拜之曰:‘皇帝謹使使太中大夫明奉璧一,賜夫人為齊王太后’?!?/p>
10. 班固《漢書 武五子傳》載:孝武皇帝六男。衛(wèi)皇后生戾太子,趙婕好生孝昭帝,王夫人生齊懷王閎,李姬生燕刺王旦、廣陵厲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髆。
11. 《史記·呂太后本紀》 ◇集解如淳曰:“姬音怡,眾妾之總稱也。漢官儀曰‘姬妾數百’?!碧K林曰:“清河國有妃里,而題門作‘姬’?!杯懺唬骸皾h秩祿令及茂陵書姬,內官也,秩比二千石,位次婕妤下,在七子、八子之上。”○索隱如淳音怡,非也。茂陵書曰“姬是內官”,是矣,然官號及婦人通稱姬者,姬,周之姓,所以左傳稱伯姬、叔姬,以言天子之宗女,貴於他姓,故遂以姬為婦人美號。故詩曰“雖有姬姜,不棄憔悴”是也。
程姬
程姬,漢景帝后宮嬪妃。景帝召幸程姬,適逢程姬有月事,不愿進侍,就把侍女唐兒加以裝扮,使她夜晚進侍皇上?;噬献砭撇恢獌惹?,以為是程姬,就和她同床了,于是侍女唐兒有了身孕。事后皇上才發(fā)覺并不是程姬。后侍女生下一子,命名為劉發(fā)。劉發(fā)在孝景帝前元二年(前155)以皇子的身份受封為長沙王。因為他母親身份微賤,不得天子寵愛,所以被封在低濕貧困之國為王。劉發(fā)在位二十七去世,兒子康王劉庸繼位。劉庸在位二十八年去世,兒子劉鮒鮈(fùjū,付拘)繼位為長沙王。
《史記·五宗世家》:“景帝召程姬 ,程姬有所辟,不愿進,而飾侍者唐兒使夜進?!?司馬貞索隱引姚氏曰:“《釋名》云:天子諸侯羣妾以次進御,有月事者止不御,更不口說,故以丹注面目旳旳為識,令女史見之?!焙笠蛑M稱婦女月經來潮為“程姬之疾”。
程姬,西漢景帝嬪妃,生魯共王劉余、江都易王劉非、膠西于王劉端。武帝時就魯國,為王太后。
漢景帝前元二年(丙戌,公元前155年),劉余被封為淮陽王,劉非被封為汝南王。
漢景帝前元三年(丁亥,公元前154年),發(fā)生七國之亂,吳王劉濞率領六個諸侯王叛亂。七國之亂的導火線,則是漢景帝采納重臣晁錯的《削藩策》:“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不削之,其反遲,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