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閎(?—前110年),漢朝宗室,漢武帝劉徹的次子,母為王夫人。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受封齊王。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去世,謚號為“懷”。年少無子,封國被除。
年少封王
劉閎(hóng),漢武帝次子,生年不詳,但按照記錄了其母王夫人具體得幸時(shí)間的《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元朔六年(前123年),是時(shí)王夫人方幸于上 [1] 。
劉閎的母親王夫人,得到漢武帝的寵愛。因此,劉閎尤其受漢武帝的寵幸 [2-3] 。
元狩二年(前121年),王夫人早卒 [4] 。
元狩五年(前118年),漢武帝將元朔二年便廢除為郡的齊國復(fù)置為國 [5] 。同年將元朔元年被廢除為郡的燕國復(fù)置 [6] 。將江都國更名為廣陵國 [7] 。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漢武帝的三位皇子劉閎、劉旦、劉胥(時(shí)劉髆、劉弗陵尚未出生)已能行趨拜之禮,但尚無封號爵位,也未設(shè)師傅官 [8] 。
這年三月,由大司馬霍去病帶頭,御史兼尚書令霍光上奏,眾臣上疏請武帝封皇子劉閎、劉旦、劉胥三人為諸侯王,諸侯王必須“就國”(即去封地居住而不能留在長安) [9] 。
這一年的夏四月乙巳日,武帝立次子劉閎為齊王,三子劉旦為燕王,四子劉胥為廣陵王。 [10]
立齊王策曰:“元狩六年四月乙巳日,皇帝使御史大夫張湯告廟立皇子劉閎為齊王。圣旨道:嗚呼,兒子劉閎,接受這包青色社土!我繼承祖先之帝業(yè),根據(jù)先王之制,封你國家,封在東方,世代為漢藩籬輔臣。嗚呼,你要念此勿忘!要敬受我的詔令,要想到天命不是固定不變的。人能愛好善德,才能昭顯光明。若不圖德義,就會使輔臣懈怠。竭盡你的心力,真心實(shí)意地執(zhí)持中正之道,就能永保天祿。如有邪曲不善,就會傷害你的國家,傷害你自身。嗚呼,保護(hù)國家,養(yǎng)護(hù)人民,能不敬慎嗎!齊王你一定要戒慎。 [11] ”
去世國除
元鼎年間,漢武帝以卜式樸實(shí)忠厚,拜卜式為齊王太傅,又轉(zhuǎn)任為齊國丞相 [12] 。元鼎六年(前111年),卜式前往長安擔(dān)任御史大夫一職 [13] 。
第二年的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即封王第八年,劉閎去世,謚號為懷(根據(jù)《逸周書·謚法解》,主持正義贊揚(yáng)善事的謚號“懷”,慈惠仁德而短壽的謚號“懷”。)。
因其年少,沒有子嗣,死后封國廢絕,變?yōu)榭?。天下人都說,齊地不宜封王 [14] 。
劉閎從元狩六年封王,到元封元年去世,八年中并沒有從封地到長安的來朝記錄 。
褚少孫補(bǔ)記《史記·三王世家》中提到,劉閎將要封王之前,王夫人正在病中,武帝問王夫人:“你兒子應(yīng)當(dāng)封王,你想把他封在哪里?”王夫人說:“有陛下在,我又有什么可說的呢。”武帝說:“雖然如此,就你的愿望來說,想封他到什么地方為王?”王夫人說:“希望封在雒陽。”武帝說:“雒陽有武庫敖倉,是天下要沖之地,是漢朝的大都城。從先帝以來,沒有一個皇子封在雒陽為王的。除了雒陽,其他地方都可以?!蓖醴蛉藳]有作聲。武帝說:“關(guān)東的國家,沒有比齊國更大的。齊國東邊靠海,而且城郭大,古時(shí)只臨菑城就有十萬戶,天下肥沃的土地沒有比齊國更多的了。”王夫人因病倒在床,不能起身謝恩,便以手擊頭,謝武帝曰:“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