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真的從沒見過這種篤定中國的未來一定是美好的中國女生,不是說,他沒有見過為了中國的未來努力的女性,只是,她們都是帶著一種悲劇感,一種飛蛾撲火般的犧牲意識。
但是這個女生完全不一樣。
先不說一個看上去天真美麗的女孩是怎么知道這些的,難道她就沒有想過,在他這個剛剛見面的陌生人面前發(fā)表這種評論有多么危險嗎?
尤其提起中國的未來時,她就像是一個一無所有的賭徒,卻自信滿滿的邁入了最高規(guī)格的賭局。她好像從沒有想過,自己到底有沒有籌碼,賭不賭得起,又輸不輸?shù)闷稹?/p>
可是這些對于葉緹云來說,民族驕傲感和自豪感,早已經(jīng)深深的刻進了她的靈魂之中。
魯迅先生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叫做《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其背景是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于1934年扶植末代皇帝溥儀成立了偽滿洲國。后來日軍進攻駐扎于熱河的中國軍隊,陰謀策劃華北五省自治,妄圖分裂和蠶食中國領土。
在亡國滅種的威脅面前,當時中國的統(tǒng)治階層和精英集團內(nèi)部,居然彌漫著一股悲觀的論調(diào),認為中日一旦開戰(zhàn),中國必亡。
當時的蔣介石政府,雖擁有百萬大軍,卻不敢與日本正面對抗,把希望完全寄托于英法所主導的國際聯(lián)盟,希望國聯(lián)給中國一個公道。
這對國際聯(lián)盟來說是個燙手的山芋,因為日本是亞洲第一強國,擁有世界第二的海軍。而中國是個弱國,是個半殖民地化的農(nóng)業(yè)國。
所謂弱國無外交,即便你再有理,國際聯(lián)盟里的英法列強們也不想得罪日本,這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作為當時國際聯(lián)盟理事會核心的英國,是如何看待中國的投訴呢?時任英國外交大臣的約翰·西蒙,在自己的筆記上寫道:“對日本要和睦。”“中國,不要只靠別人,而要盡自己的本分?!?/p>
不要只靠別人!
這個世界上沒有救世主,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你弱,別人欺負你就天經(jīng)地義。你強,你才有資格和他們坐在談判桌上喝咖啡。
便是這樣的中國,怎么樣才能培養(yǎng)出這樣一個生活素質甚至比許多德國貴族還高,不以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自傲,單純而又在國家問題上十分固執(zhí)的少女呢?
如果是和平時代,頂多培養(yǎng)出一個溫和有禮貌的女人,但也不會有著這種對國家,對民族極具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的女生。
如果是盛世大唐那種四方來朝,八方來賀的時候,興許可以,但是如今的中國,說是滿目瘡痍,遍地饑荒都是說好了。
那分明就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余一,念之斷人腸。
那是再貧寒不過的一個國家,那是受盡殖民與侵略的一個國家。
即便她有著悠長的歷史與世人難以想象的輝煌,那也終究成為了過去。
印度,埃及,哪個歷史不長?還不如淪落成了殖民地,甚至生存在那里的土著有許多連自己的母語都不會講了。
中國,又有什么優(yōu)勢,可以從這種情況下擺脫,成為世界強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