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成績可以去最好的學校,但因為責任,拒絕了。
出成績的那一刻,他心里是高興的,自豪的,但同時也是擔憂的。
他怕二妹和他做出同一個決定,怕二妹也被所謂的責任拖累。
于是,他勸二妹去市里,但是她的回答和當初陸辭的回答一樣“我要照顧弟弟妹妹!”
看到這仿若歷史重復般的決定,陸辭心中即感動也傷心。
他感動于妹妹的懂事,卻也傷心于妹妹的懂事。
因為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導致這個家庭的孩子都分外懂事。
每一個孩子做決定前都會認真替這個家里的每一個人。
就像陸辭,選學校前會先問問學費,陸媛選學校前都會考慮哥哥一個人照顧妹妹很辛苦,而不愿到更好的學校去,就連最小的陸小梅也都知道買零食一定要買好分的那種,不然到時候哥哥姐姐都會讓給對方吃。
這種懂事是被環(huán)境逼出來的。
陸辭想到這,心中很是悲痛。
夜晚,
陸辭一個人躺在舊被窩里流淚。
因為知道小縣城和大城市里教育的差異之大,他不愿意妹妹走自己的老路,因為所謂的懂事,放棄一次又一次的機會。
可是又能怎么辦呢!自己只是個學生。
出成績那天晚上,他打電話給爸媽。
爸媽聽到這個成績,也為二妹高興和自豪,陸辭也隨口說了一句“二妹的成績可能超出市一中十幾分”聽到這話,父母都沉默了。
沒一會兒媽忽然就哭了起來。
邊哭還邊說:“是他們沒本事,只能讓他們在小縣城里讀書,不能到更大的平臺去?!?/p>
其實,他們更想說讓爺爺奶奶照顧幾個妹妹,但是他們知道不可能。
其實當年陸辭報考學校的時候就遇見了這種情況,當年父母直接讓他報市里的學校,他不但拒絕了還和父母吵了一架,還舉了好幾個隔代教育的弊端給父母,最后還說“你們的孩子,你們不養(yǎng),我養(yǎng),她們和你們感情可能不深,可她們是和我一起長大的,我不愿意她們長大后,因為家庭問題而沒有一個好的前途。
她們,你們不管,我管!”
這句話讓陸辭父母呆了好一陣,心中的愧疚仿佛快要溢出胸腔,陸辭的父親也哽咽了。
兩夫妻哭作一起,陸辭氣憤的心情聽到父母的哭聲那一刻,便化作了后悔。
他真不應該說這么重的話,父母平時在外面賺錢也不容易,要不是他們,自己也不可能有這么好的讀書機會,而是早早輟學打工去了。
父母漸漸停了哭泣,軟聲勸道:“你想讓你妹妹好好長大,安心成長,可是你沒擔心過你自己嘛!本來高中任務就重,你還要分心帶著你妹妹,你自己以后咋辦。”
他們或許的確自私,但他們都想盡力給自己孩子最好的。
他們也不愿意因為自己的不負責而讓一個孩子失去一個高飛的機會。
后來他們幾人也談過這個問題,但陸辭的態(tài)度很堅決,甚至多次因為這件事而吵架。
漸漸的,陸辭的父母也就默認了。
而現(xiàn)在,聽到這話,陸辭也沉默了。
幾人心中都有些不好受
最終這場對話無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