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勝過后,蘇老金下令犒賞三軍,之后安排王曦的先鋒軍和宋青之蘇毅的后備軍分多個方向徹底肅清江西境內(nèi)的所有清軍殘余和地方勢力。
另一方面向朝廷報告江西大捷的消息。得知蘇老金一舉收復了江西,整個朝野震驚。
想不到一個小縣令當了福建總兵后,會有這么出色的戰(zhàn)績,紛紛對他表示祝賀,皇上也對蘇老金表示嘉獎,稱之為國之棟梁。
而這邊鄭監(jiān)國也發(fā)來賀信稱蘇老金果然不負眾望,不負所托,而在眾多來賀的書信中有一封信比較特別,只見信封上寫著,蘇兄親啟。
當然,以前或之后所有關(guān)于信件文字都是經(jīng)過宋青之的解釋的,因為蘇老金畢竟一字不識。
拿著這封信,蘇老金以然猜出了大概,只見信上寫道:“蘇兄近來安好,得知蘇兄大勝,小弟深感欣慰,蘇兄果然不負我向鄭將軍極力所薦,旗開得勝,可喜可賀,愿將來能與蘇兄在戰(zhàn)場上遙相輝映,共御大敵?!?/p>
短短數(shù)字,沒有提任何要求,可是蘇老金感覺到將來要還一份重重的人情債。
隨著江西境內(nèi)日亦穩(wěn)定,朝廷派來的官員也都陸續(xù)到任,這時皇上又對蘇老金下達了新的軍令。
由于清軍封吳三桂為平西王,擁兵五萬坐鎮(zhèn)湖南,對朝廷虎視眈眈,而且盤踞了貴州到江西浙江一帶的通行要道。
為了盡快打通西南一線,皇帝命令蘇老金起兵向湖南發(fā)起進攻,于占據(jù)貴州的施瑯將軍形成左右夾擊之勢,將吳三桂的清軍趕出湖南。
接到軍令,蘇老金召集所有將士,商討出兵湖南的辦法。
這時大家聽說又要出征,紛紛表示一場大戰(zhàn)才剛結(jié)束,兵源沒有得到補充,于駐守湖南的吳三桂的五萬大軍兵力懸殊,貿(mào)然出兵勝算不大,將士們并沒有什么信心。
也確實,擊敗耿精忠那一戰(zhàn)雖然殲滅敵軍三萬多人,但自己也損失了近萬名將士,現(xiàn)在先鋒軍和后備大軍加起來不到兩萬五千多人。
就這還要留下一只萬人大軍駐守江西以防耿精忠從湖北帶兵趁機反撲,真正能出兵湖南的頂多一萬多將士。
雖說是與施瑯大軍左右夾擊,可施瑯將軍背后就是朝廷,施瑯擔有保護朝廷之責,兵士以守城為主,不可能全力進攻。
說到底就是派蘇老金以一萬五千的將士與鎮(zhèn)守湖南的吳三桂的五萬精兵正面為敵,這種勝算能有幾分?又能給將士幾分信心呢?
盡管知道將士們的分析完全在理,而且他也想不透為什么朝廷要如此急于讓自己出兵打通西南一線,之前連江西被清軍占據(jù)不也過的好好的嗎?
想歸想,可為了鼓舞士氣,蘇老金站了起來說道:“帶兵打仗,從來都不是一對一的單挑,不是人多就能打敗人少,而打的是戰(zhàn)術(shù),是計謀,以少勝多也從來都不是神話,我們之前的一場硬仗不也是以少勝多嗎?”
眾將士一聽,覺得主將說得有理,看主將信心滿滿想必已經(jīng)想到了破敵的萬全之策了吧,想到這,眾人又恢復了信心。
當眾將士離去之后,蘇老金看向宋青之和蘇毅,那種眼神他們是再熟悉不過了,也深知蘇老金的用意。
可是一萬多的兵去攻五萬多的城,還是遠征,山高水遠路都不熟悉,你讓誰能想到一個萬全之策呢?
這可不像從福建進攻江西,那時候最起碼勢均力敵,不求大勝哪怕打個平手也好給朝廷一個交代不是?
可現(xiàn)在,基本是以卵擊石,搞不好全軍覆沒。
蘇老金看著宋青之一臉為難的樣子說道:“出兵湖南是皇上的旨意,抗旨可是要殺頭的,眼下只有想辦法破敵別無他路了。”
宋青之又何嘗不知道呢?于是咬咬牙說道:“老爺,要勝也不是不可能,只是,我們要走一步險棋?!?/p>
說完壓低聲音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蘇老金聽完嚴肅的點了點頭說道:“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兵行險招,就這么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