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這一切,他們已經(jīng)不知不覺在島上困了幾個月了,好在島上淡水豐富,而且島邊的礁石群里有幾個天然的淺窩,每次退潮之后總有不少各種各樣的海魚被困其中,蘇毅和宋青之只需要拎著編制好的籃子前去撿魚就行,然后再用海水曬干之后的海鹽涂抹在魚身上,最后取出來風(fēng)干,這樣一條條的小咸魚就這么做好了。
而且在小島的另一頭,有一面天然的峭壁,那里盤踞著大量的海鳥在那上面筑巢,身手敏捷的蘇毅時常攀爬在崖壁上撿來一筐筐的鳥蛋,甚至還撬下不少新鮮的燕窩,配著魚湯煮成一道道美味佳肴。
可以說這個島上除了位置偏遠,但生活物資真的是應(yīng)有盡有,完全是一個理想的避隱世俗的好去處??裳巯滤麄兌加凶约旱睦硐霙]有實現(xiàn),并沒有打算隱居下來,所以在船只造好之后,他們便選擇立刻揚帆,朝著呂宋島方向前進,因為據(jù)海圖所示,呂宋島是距離他們最近的大陸島嶼。
這樣又一次再海面上航行了幾個月的時間,最終在指南針和航海圖的指示下,他們抵達了呂宋島,這時他們臨時建造的帆船在歷經(jīng)無數(shù)風(fēng)浪之后早已是千瘡百孔,好在蘇毅的技藝精湛,這艘船最終把他們帶到了目的地。
可要上島卻沒有那么容易,原來此時的呂宋島早已經(jīng)被葡萄牙人占據(jù),島上遍布炮臺,放眼望去,一對對紅胡子高鼻梁的葡萄牙軍人來回巡邏,而上島的路口又有士兵把守巡查,外來停靠的船只只有接受一番檢查,方可放入。
宋青之看著他們用聽不懂的語言交流,手舞足蹈的解釋,也不知道他們交流什么,不敢貿(mào)然帶著蘇毅上前,這時他們只能暫時在船上等候,希望能碰到一個會漢語的向?qū)?,問明這里的情況。
剛好這時海面上駛來一艘小漁船,船主是個黃皮膚的中國人,宋青之一看心中大喜,連忙把船劃過去,向他說明自己的來意,問他可否帶自己和蘇毅上島。
那漁民也很好奇居然會碰到陌生的華人,雖然以前也是有過,但大都是一個大商隊,像他們就只有兩個人還開著一艘破破爛爛的帆船的可真不多見,一下子感覺他們估計和自己一樣,都是窮苦家庭出身的漁民,于是便答應(yīng)帶他們上島,只要他們跟著自己身后不要亂說話就行。
于是一行人上了岸,開始往關(guān)卡的地方走去,那檢查的軍士拿手指沖著他們兩指指點點,而打魚的老伯也用著洋文同他們不斷解釋著什么,看著宋青之和蘇毅云里霧里,好在最后那檢查的士兵點點頭,放他們上了島。宋青之和蘇毅也認真觀察了他們手中的武器,和之前攻打臺灣時那群荷蘭軍隊手里的武器極其相似。那一仗結(jié)束之后,蘇毅也特意拆卸了一把槍支和彈藥,發(fā)現(xiàn)它們的原理和自己之前制作的海炮發(fā)射原理差不多,只不過這種槍支制造工藝更加精致小巧。至于殺傷力更是比之前制造的弓弩強幾倍。
所以在離開臺灣前,他特意把繳獲來的槍支配備在蘇老金的親衛(wèi)部隊上,這樣即使再遇到朱郡王那樣的刺殺,也能保蘇老金萬無一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