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4月,保加利亞爭取獨立起義巴爾干民族解放運動進一步擴大 俄國提議三皇同盟成員國共同商討擺脫危機的出路,因為俄奧的協(xié)調外交始終得到德國的支持 德國在巴爾干雖然沒有直接利益,但這位巴爾干事態(tài)的發(fā)展而暗自慶幸 俾斯麥認為,近東危機的發(fā)生,可以轉移歐洲各國對阿爾薩斯和洛林的注意 鑒于俄奧沖突可能導致俄國同法國結盟 使德國腹背受敵 俾斯麥總是贊成俄奧有關京東的任何建議,維護三皇同盟體系
1875年6月安德拉希和哥 爾恰科夫 在柏林會晤俾斯麥,5月13日,三國通過了巴爾干事件備忘錄 即柏林備忘錄其主要內容 有兩項
一是宣布沖突雙方?;饍稍拢⑦M行下列談判 土耳其政府為安置難民提供充分保障組織由一名黑塞哥維那基督徒為手的混合委員會負責 安置事宜 土耳其軍隊集中到指定地點,基督徒暫時保持武裝 有大國領事或代表監(jiān)督,改革實施和難民遣返
二是同一列強在原則上可派軍艦保護其公民在土耳其境內的安全 此外,備忘錄還充分說明,三國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戰(zhàn)亂擴大
柏林備忘錄基本反映了安德拉西的思想,它的實質是通過某些改革來制止民族解放運動 達到維持土耳其現狀的目的 只不過比安德拉西召會附加的保證條件
5月14日,俾斯麥向英法意通報柏林會談意見 英國出于自身考慮。進行了抵制
首先,英國不會聽任三皇同盟,左右巴爾干局勢 1875年,英國控制著蘇伊士運河之后 極其重視地中海區(qū)域的戰(zhàn)略地位和經濟價值,絕不允許列強在這一地區(qū)肆意指點 特別是對俄國支持巴爾干,斯拉夫運動非常敏感,他已經容忍了 俄奧前兩次的為所欲為 這次再也不可能等閑視之 何況,柏林會談時,英國并沒有參加同意 備忘錄,就意味著承認三皇同盟
其次,英國傳統(tǒng)上維護1856年巴黎合約和1870年的倫敦合約 原則 因此他在土耳其的政策是督促土耳其政府進行改革,保持東方的平靜,防止歐洲大國干涉
5月19日,英國外交大臣正式通知各國柏林方案的附加條件會損害和平的前景 不能強加給土耳其政府,同時帝王號等三艘英國戰(zhàn)艦開往達達尼爾海峽,示威 土耳其有恃無恐 拒絕接受柏林備忘錄 三黃的干涉半途而廢
1876年。6月30日~7月1日 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 也就是后來的黑山 先后對土耳其宣戰(zhàn),至此,巴爾干,斯拉夫人,反土耳其的自發(fā)斗爭。發(fā)展到正式的民族戰(zhàn)爭,大國方面的行動失調已經無法阻止這場戰(zhàn)爭的爆發(fā) 7月8日,奧俄兩國君臣在波西米亞 萊西施塔特 再度聚首 就戰(zhàn)爭結果的可能性達成了一項秘密協(xié)定 會談內容憑雙方的記憶整理成文。頗多抵制之處
兩國約定 雙方對塞土戰(zhàn)爭采取不干涉原則 如果土耳其獲勝,則因恢復賽門兩國戰(zhàn)前領土現狀,并在我黑推行改革,如果賽門 獲勝 則不得建立一個大斯拉夫國家 但在俄國的堅持下,奧匈帝國同意擴大賽門的領土 俄方記錄的是賽門獲得波黑兩省大大部分 奧匈帝國得到波斯尼亞的一小塊 奧方記錄則是把黑塞哥維那和波斯尼亞的 大部劃歸自己 賽門只取得一小部分領土 另外,雙方還同意俄國得到亞洲的巴統(tǒng)以及收回一八五六年失去的羅馬尼亞西南部的比薩拉比亞 土耳其,歐洲部分瓦解時,保加利亞和魯米利亞獨立或自治 君士坦丁堡成為自由市顯然,賴希施塔特斜定 是假設土耳其失敗而搶先擬定的瓜分方案 不聊塞爾維亞出師不利,土耳其的軍事進攻是俄奧,滿肚子的熱望化為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