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魚我所欲也》
(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中心句)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3)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4)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5)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舉例論證)
(6)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ㄅe例論證)
2.《送東陽馬生序》
(1)先達(dá)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2)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
(3)余則缊(yùn)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
(4)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5)生以鄉(xiāng)人子謁(yè)余,撰長書以為贄(zhì),辭甚暢達(dá)。
(6)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
(7)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xiāng)人者,豈知予者哉?
3.《曹劌論戰(zhàn)》
(1)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統(tǒng)領(lǐng)全文)
(2)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3)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4)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5)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6)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4.《鄒忌諷齊王納諫》
(1)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麗。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4)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5)令初下,群臣進(jìn)諫(jiàn),門庭若市。
5.《出師表》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2)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ì)罰臧否(pǐ),不宜異同。
(3)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4)親小人,遠(yuǎn)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5)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
(6)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7)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zōu)善道,察納雅言。
九年級上冊
6.《岳陽樓記》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銜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shānɡ)湯,橫無際涯。(寫景句)
(3)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寫景句)
(4)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寫景句)
(5)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抒情句)
(6)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寫景句)
(7)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zhǐ)汀(tīnɡ)蘭,郁郁青青。(寫景句;對偶、借代)
(8)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懢熬洌槐扔鳎?/p>
(9)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
(1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
(12)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主旨句)
7.《醉翁亭記》
(1)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判斷;比喻)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中心句;判斷)
(3)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mínɡ)。(寫景句;對偶)
(5)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寫景句)
(6)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
(7)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8)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主旨句;狀語后置,判斷)
8.《湖心亭看雪》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寫景句)
(2)霧?。╯ōnɡ)沆碭(hànɡ dànɡ),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寫景句)
(3)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diǎn)、與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寫景句;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