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修聽后只覺得曹琴默這話有意思,可以說是給甄嬛出了個難題。
要是甄嬛卸妝的話,那曹琴默甚至大多嬪妃都能“得償所愿”了。若是甄嬛不卸妝,很有可能被扣上對皇后不敬的名頭。
不過,甄嬛能言善辯,應(yīng)該不會那么容易妥協(xié)吧!
甄嬛聽后只覺得曹琴默太過陰險,本來欣嬪的話就讓她不好拒絕,而曹琴默的話,更是給她安上了對皇后不敬的罪名。
曹琴默不愧是華妃的人,憑借她的聰明,應(yīng)該是華妃身邊的軍師吧!真不知道她這么聰明又是嬪位,為何要投靠華妃呢?
她對于宮里的形勢萬般不解,皇后娘娘是庶出,并沒有一母同胞兄弟,烏拉那拉家的子弟沒有幾個出息的,就算成了承恩公府,也大不如從前了。
相反華妃的阿瑪年遐齡官至從二品巡撫,哥哥年羹堯在雍正登基之后,就成了二等公,她大哥年希堯如今是從二品的廣東巡撫。可以說是一家子都是實權(quán)高官。
按理來說,皇后娘娘應(yīng)該忌憚華妃才是。怎么她看著皇后和華妃的關(guān)系很好呢?甚至皇后和宮里嬪妃的關(guān)系都不錯,嬪妃對皇后也很尊重。
她總覺得有些不正常,就算皇后和大阿哥的地位再穩(wěn)固,皇后也不會一點也不防備嬪妃?。∥灏⒏缈墒侨A妃的兒子,皇后心里真的一點都不忌憚?
還有一點也很讓她不解,若是只有華妃一行人針對她就算了,可為什么后宮所有人都針對她呢?
一向低調(diào)的敬妃和端妃兩人看到她被人刁難,都持著冷眼旁觀的姿態(tài),甚至有時候還會附和一句。
明明華妃那般囂張,為何她們都不記恨華妃呢?但凡有人和華妃不睦,她也能找到同盟?。?/p>
齊妃也是,華妃不知道當眾嘲笑諷刺她多少次,偏偏她一點都不記仇。生氣過后,仿佛什么都沒發(fā)生一樣,轉(zhuǎn)眼就和華妃沆瀣一氣了。
真是讓她氣惱又無可奈何。
甄嬛襄嬪娘娘,嬪妾覺得給皇后娘娘,不在于妝容是否濃厚,而是在于是否誠心。
甄嬛嬪妾覺得只要一心敬重皇后娘娘,皇后娘娘那般大度,定不會與嬪妾計較的……
宜修聽后都忍不住給甄嬛鼓掌了,甄嬛都給她扣了大度的帽子,要是她計較的話,豈不是就不大度了?
不過,若是一般人可能就會順著甄嬛的話說,可宜修不是一般人。這種伎倆她不知道用過多少次了,還特別熟悉。
就像還珠劇中的排比,什么你那么善良,那么仁慈,那么寬容,一定不會咋樣之類的話。
宜修甄答應(yīng)的意思是,若本宮計較的話,就不大度了?
眾人聽后紛紛看向了甄嬛,她們眼中都帶著看好戲的意味。
甄嬛著實愣住了,她真的沒有想到皇后娘娘竟然會說這句話。一般情況下,皇后不是應(yīng)該不與她計較,展現(xiàn)自己的賢惠大度嗎?這怎么和她預想的不一樣?
甄嬛皇后娘娘,臣妾不是這個意思。
宜修聽后一臉平靜,就連語氣也平淡無波地說
宜修那你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