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茵學院中,
胡桃同學們今天上課是不是非常的激動?。恳幌氲矫魈炀褪侵星锕?jié)可以放假了,是不是就感覺到非常的激動了呀?
跑龍?zhí)?/a>(語文課代表)今天是要上課的激動個毛??!
跑龍?zhí)?/a>(數(shù)學課代表)可不是嗎?要激動也是得要等到放學才能激動的事情??!
胡桃那你們知道中秋節(jié)是怎么來的嗎?
跑龍?zhí)?/a>(語文課代表)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變而來。這個故事講述了后羿射掉了多余的九個太陽,得到了長生不老的仙藥,但他舍不得離開妻子嫦娥,于是將仙藥交給嫦娥保管。在農(nóng)歷八月十五這一天,嫦娥吃了仙藥,飛升到月宮,后羿為了紀念她,每年這一天都會在園子里擺上嫦娥最愛吃的東西,久而久之,這個習俗演變成了中秋節(jié)。
這個版本可以說是華夏人最熟知的版本,基本上接受過九年義務(wù)教育的人都能說得出來是這個原因。
陸心嵐(菲爾)好像不是這樣的吧,
陸心嵐(菲爾)我聽說的版本是——
陸心嵐(菲爾)由古代祭月演變而來。古代歷法將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月,農(nóng)歷八月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因此被稱為“仲秋”,而農(nóng)歷八月十五又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稱為“中秋”。最初這一天被定為古代帝王祭月的節(jié)日,后來逐漸演變成了中秋節(jié)。
埃里克可是我聽說的好像是由祭祀土地神演變而來。在農(nóng)耕社會,農(nóng)作物對農(nóng)民至關(guān)重要,因此人們經(jīng)常祭祀土地神。在秋季收獲的時節(jié),農(nóng)民會祭祀土地神,農(nóng)歷八月十五正好是農(nóng)作物收獲的時節(jié),因此逐漸演變成了中秋節(jié)。
埃里克和菲爾兩個人說的版本的話幾乎很少人有聽說過這樣的版本,甚至有人覺得這兩個版本是扯淡的吧,雖然聽起來感覺是比較有理有據(jù)的,但是還是沒有嫦娥奔月這樣的故事來得好,畢竟,現(xiàn)在城市里面的人也不祭祀月亮、也不祭祀土地神的,要讓他們這些人去理解一下后面兩個版本的故事的確是蠻困難的,還是像嫦娥奔月這樣的類似于愛情故事一樣的東西比較更能吸引人一點,而且像這樣的故事還是從小就接觸的神話故事,認同程度是相當?shù)母叩摹?/p>
胡桃各位呢,可能感覺陸心嵐和埃里克兩位同學說的可能有點問題,但老師要告訴大家的是這三個說法都是沒有什么任何問題的,你們要知道的是華夏版圖是非常幅員遼闊的,南北幾千里、東西幾千里,在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候,雙方之間的信息交換實際上是很不方便的,有些地區(qū)的人可能就是沒有聽說過嫦娥奔月這樣的故事,但他們開發(fā)出了屬于自己的一套過中秋節(jié)的方法——祭祀月亮和祭祀土地神,祭祀月亮的話,大家是非常好理解的,因為那一天的月亮的確是又大又圓的,祭祀土地神的話,也正是如同埃里克所說的那樣,保佑農(nóng)民豐收的,在古代的時候,吃飽飯是最重要的事情,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統(tǒng)治階級都是非常重視這一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