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叫: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我今天說的不是為了國家存亡,舍身取義的英雄故事,或許沒有慷慨激昂,亦沒有蕩氣回腸;但是每個故事都詮釋著關于“人”,這種生物的矛盾性。為此,人們還為它創(chuàng)造了兩個字,叫“善”和“惡”
故事的開端是在一個鄉(xiāng)下,那里叫農村,也確實是農村,但并不偏僻。那里春、夏、秋、冬各有顏色。村前是成片成片的稻田;春天是波光粼粼的水田,午后的陽光映在水面上,折射出五彩的光芒,仿佛你看到了鉆石的光彩是那么地炫目;夏天是綠油油的秧苗,稻田里是很高的秧苗隨風擺動著,形成稻浪一波接著一波,微風里夾著青草香,還有白云藍天,美得讓人心醉。但與這美景相悖的卻是這里的人們。
陽春三月,桃花剛開放完畢了,楊柳還是新綠的嫩芽,村里的男人和女人們都開始農忙起來了。男人們忙著給水田里翻土,當?shù)胤窖越写蛱铮慌藗兙拖碌販蕚洳逵衩琢旱臓I養(yǎng)塊了,當?shù)匕严碌亟凶觥吧掀隆?。女人們早中晚回到家后留給自己的丈夫做飯、帶孩子等等。石頭大叔,是一個50多歲,很勤勞的人。沒有文化,也沒有什么一技之長,農作和大一點零工是他所有的經濟來源。他有一兒一女,因為成績不是很好,很早就沒有念書了,隨后沒幾年都相繼成了家。女婿很封建,女兒婚后一連生幾個都是女孩,直到第五個是男孩才沒有再生了,女婿還給兒子辦了滿月酒,之前的幾個女兒是沒有這種待遇的。石頭大叔的小兒子輟學幾年后也娶了媳婦,但因婆媳關系不和,沒三年就離婚了,只留下一個無辜的女孩跟隨父親。有人說她們婆媳不和的原因是媳婦給她兒子生了一個女孩,也有人說是因為婆婆太摳門,丈夫又沒有主見,女方很受委屈才到了分手的地步。這些傳言里,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誰也不知道;不過,或許都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