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和高俅交換了一個眼神,彼此會心一笑。
他們仿佛看到了大宋繁榮昌盛的未來,欣慰和期盼之情在他們心中流淌。
然而,在看似平靜的朝堂之下,暗流涌動。
幾位須發(fā)皆白的老臣,表面上恭敬地聽著皇帝的指示,臉上帶著得體的笑容,可眼底卻閃爍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陰霾。
他們聚在一起,低聲私語,看似無意,卻在互相試探著彼此的心思。
“這新政,怕是行不通啊……”一個老臣捋著胡須,故作深沉地嘆了口氣。
“是啊,祖宗之法不可輕易更改……”另一個老臣附和道,臉上堆滿了虛偽的笑容。
散朝之后,這些老臣各自回到府邸,暗中指使手下人拖延改革事項,陽奉陰違,暗中阻撓。
一份份看似正常的奏折,卻在字里行間巧妙地設置障礙,將新政的推行進程一點一點地拖慢。
蘇軾和高俅敏銳地察覺到了事情的異樣。
原本預計進展迅速的改革,如今卻如同陷入泥沼,舉步維艱。
“看來,有人不想讓新政順利推行啊……”蘇軾放下手中的公文,眉頭緊鎖。
高俅面色凝重,眼中閃過一絲精光,“蘇大人,看來我們得走一趟了……”
金鑾殿上,氣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來。
高俅一步踏出,怒目圓睜,指著幾位老臣,聲如洪鐘:“爾等尸位素餐,陽奉陰違,阻撓新政,可知罪!”他眼中燃燒著熊熊怒火,正義凜然的氣勢壓迫得眾人喘不過氣。
老臣們臉色漲紅,像被戳破的氣球,支支吾吾地為自己辯解:“我等…我等只是為江山社稷著想,祖宗之法不可輕易更改……”他們眼神閃爍,不敢直視高俅的目光,汗珠順著額頭滑落,在朝服上暈染出一片深色。
其他大臣們噤若寒蟬,有的面露驚訝,有的低頭沉思,有的則偷偷交換眼神,揣測著局勢的變化。
這突如其來的指控,如同驚雷一般,在平靜的朝堂上炸響,激起層層漣漪。
高坐龍椅之上的宋哲宗,將這一切盡收眼底。
他劍眉微蹙,眼中精光閃爍,一股帝王之氣彌漫開來。
“大膽!”他一聲斷喝,如平地驚雷,震懾全場。
“爾等以祖宗之法為借口,實則為一己私利,阻礙國家發(fā)展,罪不可赦!”他語氣冰冷,不帶一絲感情,目光如刀鋒般掃過幾位老臣,看得他們心驚膽戰(zhàn)。
宋哲宗大手一揮,威嚴的聲音響徹大殿:“來人,將阻撓新政的首惡吳珪革職查辦,其余人等,各罰俸祿半年,以儆效尤!”侍衛(wèi)們應聲而入,將早已癱軟在地的吳珪拖了出去。
吳珪的哭喊聲和求饒聲在殿外回蕩,卻絲毫沒有動搖宋哲宗的決心。
大臣們紛紛跪倒在地,山呼萬歲,對宋哲宗的果斷和英明充滿了敬畏。
他們看向高俅和蘇軾的眼神中,也多了幾分敬佩。
朝堂之上,風氣為之一振,一股清新之氣撲面而來。
高俅和蘇軾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蘇大人,”高俅壓低聲音,“接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