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聞言,眉頭微微皺起,原本放松的神情瞬間收斂,他端坐在龍椅之上,神色凝重地注視著高俅,沉聲問道:“哦?此話怎講?有何憑證?”
高俅不敢直言,只是暗示道:“臣不敢妄言,只是感覺有些大臣似有隱瞞,其言語行事,頗為怪異,似是另有圖謀?;蛟S,需要陛下稍加留意。”
此言一出,周圍的大臣們紛紛面露疑惑,交頭接耳,不知發(fā)生了何事。
他們疑惑的目光在高俅和宋哲宗之間來回游移,仿佛在猜測這其中隱藏的深意。
他們實(shí)在無法想象,在這歌舞升平的慶功宴上,竟然有人膽敢議論朝堂隱秘。
就在眾人面面相覷之時,一個清朗的聲音打破了這尷尬的沉默。
蘇軾從人群中走出,拱手道:“陛下,臣愿為陛下分憂。此事若真有蹊蹺,臣愿領(lǐng)命調(diào)查,務(wù)必查個水落石出!”他的神情堅(jiān)毅,目光中充滿了無畏與果敢,與他平日里灑脫不羈的形象判若兩人。
蘇軾此言一出,更是引起了朝堂上的一片嘩然。
所有人都知道,蘇軾雖才華橫溢,但畢竟是文人,調(diào)查陰謀這種事情,恐怕并非他所長。
大臣們紛紛看向他,
高俅看到蘇軾挺身而出,臉上閃過一絲贊許,他微微點(diǎn)了點(diǎn)頭,似乎對蘇軾的這份勇氣和擔(dān)當(dāng)深感欣慰。
他知道,蘇軾雖然不是武將,但他那顆赤誠的心和過人的智慧,也許能在黑暗中找到一絲光明。
“蘇學(xué)士……”宋哲宗緩緩開口,語氣里帶著一絲試探。
“陛下,”蘇軾再次拱手,神色懇切,“臣雖不擅長武功,但自認(rèn)有幾分識人之明,定不負(fù)陛下所托!”
宋哲宗注視著他,目光深沉,像是在思考著什么。
高俅看著蘇軾,眼神中多了一絲堅(jiān)定,嘴角微微上揚(yáng),低聲喃喃道:“有意思……”
蘇軾緊鎖眉頭,手中的卷宗被捏得有些發(fā)皺。
連日來的調(diào)查,線索如同被風(fēng)吹散的沙礫,抓不住任何實(shí)質(zhì)。
他感覺自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周圍的一切都籠罩在迷霧之中。
書房內(nèi),燭火跳躍,將他疲憊的面容映得忽明忽暗,更顯出幾分焦慮。
一旁的調(diào)查人員也面帶難色,他們翻閱著手中的記錄,臉上寫滿了挫敗。
原本以為順藤摸瓜,能找出幕后黑手,可沒想到,每一次的追查,都仿佛撞上了一堵無形的墻,線索到了關(guān)鍵時刻就戛然而止,像是被人故意抹去了一般。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壓抑的氣息,仿佛連呼吸都變得沉重起來。
高俅焦躁地在書房里踱步,時不時地嘆息一聲。
他雖然精明能干,但面對這如同迷宮般的困局,也顯得有些束手無策。
他恨不得自己能長出一雙千里眼,看穿這重重迷霧,揪出隱藏在暗處的毒瘤。
然而,真正的阻礙,并非僅僅來自虛無縹緲的暗中勢力。
朝堂之上,一股保守的力量開始顯露出它的獠牙。
“蘇軾此舉,純屬無事生非!”一個滿頭銀發(fā)的老臣怒斥道,他的聲音尖銳,像是一把鋒利的刀子,刺向蘇軾。
“慶功宴上,群臣?xì)g慶,他卻妄言有人圖謀不軌,簡直是妖言惑眾!”
“我等皆為大宋忠臣,豈容他如此污蔑!”又一位大臣站了出來,他的臉漲得通紅,胡須都?xì)獾秘Q了起來。
“如此行事,只會擾亂朝綱,動搖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