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肆宣傳完自己的事情以后,蘇大云就帶著背包上路了。
蘇大云直接來到李娟學校,畢竟光村里宣傳完是不夠的,學校里甚至這個城市都要宣傳一下,不把動作弄大了,以后去找李娟又被定義為流氓罪了,這時候是敏感時期開始要多注意的。
蘇曉蕓來到學校尋找李娟,學校說上兩天剛畢業(yè)不知道去哪里了。
其實學校有地址就是不太想管這事,不過蘇曉蕓也不是吃素的。
在學校門口擺了一塊大牌子,上面寫著和李娟認識的始末,還有李娟上學給李娟匯款的記錄。
一切板上釘釘的事實,就連細節(jié)都經得起推敲。
牌子擺出的第一天就引起好多人關注,第二天報社記者都來了,還專門給蘇大云做了一次專訪,整版篇幅報道了事情的始末。
因為在那時候好多回城的大學生,在農村都成家立室了,后來拋家棄子的也不在少數,但是趕來這么鬧的基本沒有。
記者的新聞很觸覺敏銳的,先是拋出問題引來讀者,然后加班加點的回蘇大云老家調查事情的始末。
蘇大云一連在學校門口睡了一個星期,才等到結果,雖然不像宿主那樣又跪又求的才得到結果。
這次蘇曉蕓選擇是一個更難走的路,把事情鬧大,這個問題很嚴重大家都想著遮掩,等時代過去了,問題就會被時間沖淡。
蘇曉蕓就不想,這種現象太普遍,普遍的傷人,被傷的農村人就要自認倒霉,甚至像蘇大云一樣賠上一生幸福。
學校和記者分別成立了專門調查小組,得到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就是李娟拋棄供養(yǎng)她多年的丈夫,弄的丈夫要賣房賣地千里尋妻。
報紙連著登了三天,這個問題也引起了上面的人高度重視。
李娟很快就被找到了,但是李娟沒有認識問題是嚴重,直接攤牌說瞧不起農村人,現在又能力回城里,一定要和農村的泥腿子斷干凈。
并且如果蘇大云再去糾纏就告他流氓罪,接連幾天在學校的調解,報社的開導下,最后達成了調解,蘇大云自愿放棄和李娟的婚姻,但是李娟必須償還蘇大云這幾天上學所提供的費用。
李娟賭氣的東拼西湊借到了錢還給了蘇大云,然后兩人在學校和報社的見證下簽署了和平分手協(xié)議,并寫明不能互相糾纏,否則追究責任。
李娟這次是出名了,因為一個離婚鬧的滿城風雨,之前談的一個老師也因為怕人品不好退縮了。
同事之間也沒有人敢和她走進了,畢竟上面都說了,這是思想上覺悟差,違背組織初衷,雖然不會懲罰但也堅決反對的。
甩掉蘇大云的李娟發(fā)現日子過的更慘了,之前還有蘇大云養(yǎng)著她,照顧著她,現在自己不僅處處受排擠,工資還經常被克扣。
順利擺脫掉李娟這個麻煩事蘇曉蕓就開始安心搞事業(yè),因為李娟生活的城市并不是首都,蘇曉蕓就只能跑去首都發(fā)展。
這里的首都就是A城,處理完事情蘇大云便買了車票去首都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