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在圓明園牡丹臺賞舞,浣碧事先在果郡王矜纓中動過手腳,故意灑酒弄濕果郡王衣衫,果郡王起身時小像從懷中掉出。
恒親王以為小像是甄嬛,葉瀾依解圍說小像可能是玉嬈或者浣碧?;实壅J定小像不可能是玉嬈,對甄嬛起了疑心。浣碧挺身承認小像是自己的。
此時的甄嬛早已氣的面色鐵青,但是依然起身跪地,請求皇帝賜婚于果郡王和浣碧,并允許浣碧以自己義妹的名義風光出嫁。
“熹妃娘娘言之過甚了吧,親王的福晉歷來皆是由出身名門的貴女擔任。即便浣碧再如何深得您心,她終究只是宮女身份。即便是被認作義女,能夠成為庶福晉已是殊榮至極。” 新得寵的睦貴人冷嘲熱諷道。
甄嬛眼神凌厲看了她一眼,不予理睬。果郡王也推辭不娶,只讓浣碧以側(cè)福晉入府。
“瑾貴妃你怎么看?”
弦思正看戲看的過癮,突然被點名,內(nèi)心默默的翻了個白眼。
“皇上,既二人情深意切,何不成全一段佳話?然而,睦貴人所言亦不無道理,浣碧身份終究單薄。臣妾以為,不妨先委屈浣碧姑娘,以庶福晉之名入府,待日后誕下子嗣,再行抬為側(cè)福晉,豈非兩全其美?”
皇上不說話,只轉(zhuǎn)動著手里的佛珠。
其實他到挺想讓老十七娶浣碧為嫡福晉或者側(cè)福晉,這樣也就斷了十七拉攏高門貴女的可能性,可若真這樣,也不免讓人議論他苛待果郡王。
即便浣碧被認作了鈕鈷祿氏,她的身份依舊不高,畢竟當年將甄嬛抬入的鈕鈷祿氏,本身便只是家族中的旁系分支。
思來想去,皇帝最后還是下旨讓浣碧以庶福晉的身份入府。
只是沒兩天,皇帝就告訴果郡王,沛國公之女孟靜嫻愛慕其多年成病,欲成全靜嫻同為果郡王側(cè)福晉。
允禮無奈接受,并請旨除浣碧、靜嫻外,自己終身不再另娶,本想讓浣碧入府主持家事,可她只是庶福晉,沒那資格,只能作罷!
甄嬛為成全浣碧,力爭使其成為自己義妹,其母牌位入甄氏祠堂,浣碧更名玉隱,甄氏兩老也因此婚事得以回京,葉瀾依卻感嘆果郡王不幸。
甄嬛借皇帝對玉嬈的垂愛之情,讓玉嬈對皇帝透露甄家冤屈。皇帝將純元皇后的一塊玉佩賜給玉嬈,欲納玉嬈為妾;另一邊,玉嬈與慎貝勒允禧日漸情深。
自祺嬪的腿斷了后,她便被幽禁于儲秀宮內(nèi),不得踏出一步。巨大的打擊讓她不堪重負,精神逐漸失常。隨著瓜爾佳氏的倒臺,祺貴人更是被徹底遺棄,送入了冷宮,任其自生自滅。而與此同時,甄家的冤屈也終于得到了昭雪。
皇帝常臨永壽宮,每每駕到,必召甄玉嬈相伴。然而,他只是靜默地看著她烹茶、作畫,仿佛在細細品味一幅生動的畫卷,全程鮮少言語,猶如遠觀美景的雅士。
因此,宮闈之內(nèi)流言紛起,關(guān)于熹妃之妹將由暫居轉(zhuǎn)為長住的猜測,即便有意壓制,亦難以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