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二区,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亚洲av成人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話本小說網(wǎng) > 輕小說 > 初中古詩文合集
本書標(biāo)簽: 輕小說  中考  古詩詞   

詠雪

初中古詩文合集

詠雪

南北朝 · 劉義慶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fēng)起?!惫笮贰<垂笮譄o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

注釋

謝太傅: 即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晉朝陳郡陽夏(現(xiàn)在河南太康)人。做過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死后追贈為太傅。

內(nèi)集: 家庭聚會。

兒女: 子侄輩。

講論文義: 談?wù)撛娢摹?/p>

俄而: 不久,不一會兒。

驟: 急,緊。

欣然: 高興的樣子。

何所似: 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胡兒: 即謝朗。謝朗,字長度,謝安哥哥的長子。做過東陽太守。

差可擬: 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

未若: 倒不如。

因: 趁、乘

即: 是。

無奕女: 指謝道韞(yùn),東晉有名的才女,以聰明有才著稱。無奕,指謝奕,字無奕。

王凝之: 字叔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二個兒子,做過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nèi)史等。

——————————————————

譯文

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和他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彼绺绲呐畠赫f:不如比作風(fēng)吹柳絮滿天飛舞?!碧荡笮ζ饋?。她就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

《詠雪》是南朝文學(xué)家劉義慶收錄在《世說新語》中的一段文言散文。始出于東晉謝安與其子侄輩們的一段即興對話。言簡意賅地勾勒了疾風(fēng)驟雪、紛紛揚揚的下雪天,謝家子女即景賦詩詠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輕松和諧的畫面。文章通過神態(tài)描寫和身份補敘,贊賞謝道韞的文學(xué)才華,并因此而流傳千古,成為一段佳話?!对佈纷鳛榍逭劽康慕炭茣?,特別注意傳達魏晉清談家的獨特的語言形象,重視人物語言的潤飾,“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古今絕唱也?!?/p>

《世說新語》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這篇《詠雪》就始出于東晉謝安與其子侄輩們的一段即興對話。

賞析: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蔽恼碌谝痪浣淮佈┑谋尘啊6潭痰氖鍌€字,涵蓋的內(nèi)容相當(dāng)多。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在這樣的家族里,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安,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 接著寫主要事件詠雪。其實是主講人出題考聽眾。主講人何以有此雅興?原來是天氣發(fā)生了變化:“俄而雪驟”,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變成了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這使主講人感到很高興,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峙唬骸慈袅跻蝻L(fēng)起?!贝鸢缚赡懿簧?,但作者只錄下了兩個:一個是謝朗說的“撒鹽空中”;另一個是謝道韞說的“柳絮因風(fēng)起”。主講人對這兩個答案的優(yōu)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tài),卻在最后補充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边@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賞及贊揚謝道韞的才氣,并寫出了謝道韞是“詠絮才”。

為何說謝道韞作的詞句更好呢?比喻講究形似:大團大團的雪花簌簌落下,倘若有風(fēng),則會漫天飛舞。一團一團的柳絮,與鵝毛大雪相似,也會因風(fēng)漫天飛舞,古詩中就有“柳絮池塘淡淡風(fēng)”的句子。紛飛的白雪和因風(fēng)起的柳絮,都給人以 輕盈、飄逸、優(yōu)雅的感受。用“柳絮因風(fēng)起”來比喻“白雪紛紛”,可謂形相似,景相同。鹽與雪花,形狀不同,輕重又有別,“撒鹽空中”即使輕風(fēng)起時也不能隨風(fēng)飄揚。用來比喻 “白雪紛紛”并不是很恰當(dāng)。比喻更講究神似:鹽在空中唰唰地撒,重重地下落,躲都來不及,何談欣賞?無美感可言。比作柳絮,一掃滯重之感,因風(fēng)而起,漫天飄飛,這才是大自然的造化。而且柳絮飄飛的季節(jié)是春暖花開之時,冬季之冷景,以春季之暖景寫出,更見詩意。

上一章 《天凈沙·秋思》 初中古詩文合集最新章節(jié) 下一章 陳太丘與友期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