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軍細柳
司馬遷〔兩漢〕??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本訜o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
譯文
??漢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規(guī)模侵入漢朝邊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霸上;委派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nèi)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侵擾。
??皇上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直接驅(qū)車而入,將軍及其屬下都騎著馬迎接。隨即來到了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鋒利的兵器,開弓搭箭,弓拉滿月,戒備森嚴。皇上的先行衛(wèi)隊到了營前,不準進入。先行的衛(wèi)隊說:“皇上將要駕到。”鎮(zhèn)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命令?!边^了不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在這種情況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節(jié)去告訴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敝軄喎蜻@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wèi)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guī)定,軍營中不準驅(qū)車奔馳?!庇谑腔噬系能囮犚仓缓美№\繩,慢慢前行。到了大營前,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雙手抱拳行禮說:“穿戴著盔甲之將不行跪拜禮,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皇上因此而感動,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著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眲谲姸Y儀完畢后辭去。
??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感嘆地說:“?。∵@才是真正的將軍。先前的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匈奴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里的將軍,至于周亞夫,難道能夠侵犯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
注釋
文帝之后六年:指漢文帝后元六年。文帝,漢高祖劉邦之子劉恒,前180年—前157年在位(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
匈奴:我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大:大規(guī)模,大舉。
入邊:侵入邊境。
宗正:掌管皇族事務的官員。
軍霸上:駐軍霸上。霸上,地名,譯做“灞上”,因地處灞水西岸高原而得名,在今陜西西安東。
祝茲侯:封號。
棘門:地名,原為秦宮門,在今陜西咸陽東北。
河內(nèi)守:河內(nèi)郡的郡守。河內(nèi),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區(qū)。守,郡守,是漢代郡一級的行政長官。
備:防備,戒備。
胡:胡人,古代對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此指匈奴。
上:特指皇帝。
勞:慰問。
軍:軍隊。
已而:不久。
之:到,往。
被:通“披”,穿著。
銳兵刃:這里指刀出鞘。
彀(gòu):張開。
弩(nǔ):用機械發(fā)箭的弓。
持滿:把弓拉滿。
先驅(qū):先行引導的人員。
且:將要。
軍門都尉:守衛(wèi)軍營的將官,職位低于將軍。
詔(zhào):皇帝發(fā)布的命令。
居無何:過了不久。居,經(jīng)過,表示相隔一段時間。無何,不久。
持節(jié):手持符節(jié)。節(jié),符節(jié),皇帝派遣使者或調(diào)動軍隊的憑證。
壁:營壘。
車騎:車馬。
驅(qū)馳:策馬疾馳。
按轡:控制住車馬。轡,馬韁繩。
徐:慢,緩慢。
持兵揖(yi):手持兵器行禮。揖,拱手行禮。
介胄之士不拜:穿戴著盔甲之將不行跪拜禮。介胄,鎧甲和頭盔,這里用作動詞,指披甲戴盔。士,將領。
為動:被感動。
改容式車:表情嚴肅起來,扶著車前橫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軾”。這里用作動詞,指扶軾 。
稱謝:向人致意,表示問候。
既:已經(jīng)。
嗟乎:嘆詞,表示慨嘆。
曩(nǎng):先前。
固:必,一定。
邪(yé):語氣詞,表示反問。
之:助詞。在句中只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無實意。
通假字
軍士吏被甲 被通披:披在身上
改容式車 式通軾:車前的橫木
可得而犯邪?邪通耶:語氣助詞
文言知識
一、通假字
(1)軍士吏被甲(“被”同“披”,穿著)
(2)改容式車(“式”同“軾”,車前橫木,指扶軾)
二、一詞多義
1、軍
①周亞夫軍細柳(駐軍,動詞)
②至霸上及棘門軍(軍營,名詞)
③上自勞軍(軍隊,名詞)
2、之
①已而之細柳軍(到,往)
②不聞天子之詔(的)?
③稱善者久之(補足音節(jié),不譯)
3、以
①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任命)
②以備胡(用來)
③以:以軍禮見(用)
4、為
①天子為動(被)
②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作為,做)
5、乃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于是,就)
②亞夫乃傳言開壁門(才)
6、使
①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臣
②使人稱謝:派
三、特殊句式
1、判斷句
此真將軍矣!
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2、被動句
天子為動
3、省略句:
已而之細柳軍
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
四、詞類活用
周亞夫軍細柳(名詞做動詞,駐軍)
介胄之士不拜(名詞做動詞,穿著鎧甲)
創(chuàng)作背景
??絳侯周勃是漢朝開國功臣。呂后家族威脅到劉氏王朝時,他與丞相陳平共謀誅諸呂,立漢文帝。周亞夫是周勃之子,先為河內(nèi)守,因他的兄長絳侯周勝之有罪,他被封為條侯,延續(xù)絳侯的后代封號。歷經(jīng)文帝、景帝兩朝,曾任河內(nèi)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職。以善于將兵、直言持正著稱。后因得罪景帝下獄,絕食而死。這篇文章即記載他為河內(nèi)守駐軍細柳時的一段事跡。
??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明了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的契機:“諸呂為從,謀弱京師,而勃反經(jīng)合于權(quán);吳楚之兵,亞夫駐于昌邑,以戹齊趙,而出委以梁。作絳侯世家第二十七?!?/p>
賞析
??這篇文章分三段。
??第一段,交代邊境的緊張形勢和劉禮、徐厲、周亞夫的三軍駐地。
??第二段,寫漢文帝勞軍的經(jīng)過,重點寫了漢文帝在細柳營被擋的一段史實,表現(xiàn)了周亞夫治軍之嚴。
??第三段,寫勞軍后漢文帝的深明大義和對周亞夫的贊嘆。全文贊揚了周亞夫忠于職守、治軍嚴明和不卑不亢、剛正不阿的品格,同時也體現(xiàn)出漢文帝的深明大義和知人善任。
??漢文帝親自勞軍,到了霸上和棘門軍營,可以長驅(qū)直入,將軍及官兵騎馬迎送。而到了細柳軍營,軍容威嚴,號令如山,即使皇上駕到,也不準入營。作者以對比、反襯的手法,生動地刻畫了一個治軍嚴謹、剛正不阿的將軍形象?!凹毩币渤闪撕笕嗽娢闹行稳蒈娭谐洳恍?、軍紀森嚴的常用典故。
??文章重在刻畫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寫周亞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筆墨用在霸上、棘門軍與細柳軍的對比上,用在描寫細柳軍的嚴明軍紀上。這些側(cè)面描寫有力地烘托了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如:細柳軍將士言必稱“將軍令曰”、“將軍約”,人物雖未出場,卻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將軍”的威嚴和風范。兩處對周亞夫的正面描寫雖著墨不多,卻如畫龍點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作者并沒有過多地正面描寫周亞夫的言行,而是通過描寫漢文帝慰勞軍隊將士這一場面,把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借助對比襯托的手法,鮮明地展現(xiàn)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文中周亞夫“真將軍”的風范是通過多次對比體現(xiàn)的。通過漢文帝慰勞守軍的故事,表現(xiàn)了周亞夫的忠于職守和治軍嚴明。先寫漢文帝到霸上和棘門軍營的情況,與后面寫漢文帝在細柳軍營遇到的情況作對比,突現(xiàn)細柳軍營軍紀嚴明。再一處對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門軍中策馬驅(qū)車“直馳入”;而在細柳軍營,“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庇纱丝梢钥闯?,周亞夫治軍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從。第三處對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門軍營時,“將以下騎送迎”,眾將士受寵若驚,竭盡逢迎之能事以討好漢文帝;而周亞夫卻“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毕啾戎赂@出周亞夫恪盡職守、剛正不阿的性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