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春夏交替的季節(jié),萬物蔥蘢,一片生機勃勃,柳葉的枝條像少女的長發(fā)一樣在微風(fēng)飄賴蕩去十分優(yōu)雅,各種小草爭鮮斗艷:紅的、黃的、藍的、粉的,真是光彩奪目,美麗的蝴蝶在菜花中翩翩起舞。再往遠處看,連綿的群山生機勃勃,快活的鳥在各個枝頭上跳躍,或嬉戲,或覓食,或同伴間的玩耍打鬧,嘰嘰喳喳,熱火朝天。
夏家村后山流水潺潺的小河邊上匯集了夏家村和徐家村兩個村子的人,人人都是神情焦慮,有的坐在河面的竹筏子上,拿著長桿在河水里打撈著,有的在河岸邊上仔細的扒拉著。一看就知道這些人正在尋找什么東西。
河岸邊上癱坐著一個老婦,對著河面嚎哭著,“我的心肝啊,我的乖女啊,你在哪呀,你不要丟下娘啊?!闭?dāng)老婦哭得正凄厲的時候,不知道誰大喊了一句:“找到了,人在這里,還有氣。”
頓時,岸邊上的老婦顧不得哭得滿臉都是鼻涕眼淚臟兮兮的臉,撒丫子就往那個方向跑去。
那是河岸的一處拐彎角,一個渾身濕漉漉的女孩被卡在拐彎角和大石頭中間,人已經(jīng)昏迷過去了,但隱隱約約還能見到呼吸時身體的起伏。臉朝下倒在泥地上,濕漉漉的頭發(fā)像雜亂無章的水藻覆蓋了上半身,如果不是穿了一件農(nóng)家人都有的碎花衣裳,說不好都能看成水鬼上岸了。
老婦撲上去,將女孩翻過來臉朝上,擦干凈臉上的泥土,一看那熟悉的柳葉眉,鵝蛋臉,再次大哭出聲:“我的兒啊,我的乖乖,你咋就這么想不開啊!跳什么河?。∥业膬?,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叫娘怎么活啊,我的乖寶啊。。。。。?!?/p>
這個老婦叫徐金花,十七歲的時候嫁給夏家村的木匠夏有田,分家后夏有田分到三畝肥田,五畝旱地,外加一門木匠手藝,徐金花也是精打細算會過日子的人,這個小家倒也過得豐滿。
兩口子一共生了三子一女,老大夏滿金今年三十五,兒時被送去讀了幾年書,四書五經(jīng)看不下去,唯獨對算盤情有獨鐘,夏有田便托關(guān)系給他在鎮(zhèn)上找了一家雜貨鋪當(dāng)伙計。慢慢的,現(xiàn)在自己經(jīng)營著一家雜貨鋪,娶了鎮(zhèn)上一個米鋪的女兒,生了兩個兒子,一家人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鎮(zhèn)上,只有家里有事或者逢年過節(jié)才回夏家村。
老二夏滿銀今年三十三,也被送去私塾認過幾年字,將將能把字認全的時候就沒讀了,回家給他爹夏有田打下手,現(xiàn)在夏有田的木匠活被他接過去,是夏家村新一代的木匠師傅。夏滿銀的媳婦也是來自徐家村,還是徐金花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因此,兩口子和自己爹娘的關(guān)系處的不錯。
老三原本叫夏滿才,是家里讀書最好的孩子,但家里供不起兩個讀書郎,老二夏滿銀這個當(dāng)哥哥的就把讀書機會讓給了老三。老三也很爭氣,十八歲的時候就考上了秀才,這下家里的田地都免了稅。
可書院的夫子覺得夏滿才這個名字不雅,給他改了個文氣的名字,叫夏子軒。二十歲的時候夏子軒考上了舉人,繼續(xù)考進士的時候名落孫山,但有了舉人的頭銜,夏子軒也在衙門混到了一個從九品的主簿官銜,是整個夏家村的驕傲。
夏子軒二十二歲才娶妻,娶了書院院長的千金,現(xiàn)在小兩口住在縣衙,只有過年的時候回夏家村看看,平時節(jié)氣日子,都是打發(fā)丫鬟送節(jié)禮。
老幺夏明珠是徐金花三十五歲才生的閨女,老閨女和她侄子一塊喝奶,一塊長大,生的白白凈凈,玲瓏剔透,是徐金花的掌中寶,捧在手心怕摔著,含在口里怕化了。從呱呱墜地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碧玉年華了,一點農(nóng)活都沒做過。
夏明珠幼時去當(dāng)主簿的三哥家玩,看見三嫂在繡花,頓時對繡花一見傾心,賴在三哥家死活都不走了。徐金花沒轍,便將幺女留在老三家,跟她三嫂學(xué)繡花的手藝。到底是讀書人的千金,老三媳婦也不藏私,將她的繡花手藝盡數(shù)傳給了夏明珠。
學(xué)藝歸來,夏明珠已經(jīng)十四歲了,在縣城里過慣了有人伺候的好日子,自然眼界高,不想同村里的姑娘們一起做活玩耍,每日只在家讀讀書,繡繡花。
不過夏明珠對刺繡這門手藝是學(xué)到家了,她一月就繡一幅花樣子,但這幅花樣子圖案配色樣樣拔尖,縣里的布莊一幅一兩銀子搶著要,徐金花寵閨女,將賣花樣子的銀子都給閨女存起來。現(xiàn)在夏明珠已經(jīng)有三十兩的傍身銀子了。
有才又有財還生的好看,夏明珠自然看不上村里的后生,她兒時在縣衙住,喜歡上了縣令家的二公子。情竇初開的夏明珠將這個秘密守在心里沒好意思跟任何人說。但媒婆來自家介紹的后生她是左看一個不滿意又看一個看不上。
直到一天,夏有田上山的時候碰到了山路滑坡,夏有田本以為自己必死無疑的時候被上山掃墓的書生徐迅救了。徐迅將受傷的夏有田背回夏家,一眼就相中了擔(dān)心爹爹這么晚沒回家著急出來尋找的夏明珠。徐迅看見夏明珠,那心里的小鹿撞得半死,眼睛就像被灶糖糊住了,粘在夏明珠身上怎么扯也扯不開。
夏有田是個過來人,哪能不清楚徐迅的意思。救命之恩無以為報,夏有田看徐迅也是個勤奮能干的好后生,就生出了把女兒許配給他的想法。后來和徐金花一合計,徐金花便托付娘家人打聽徐迅家里的情況。
徐迅在徐家村也是出名人物,小子聰明伶俐就是命太苦,七歲的時候爹就去世了,家里也沒有兄弟姐妹,就他娘拉扯著他長大,靠給鎮(zhèn)上的大戶人家漿洗衣服和打短工供徐迅讀書。好在徐迅爭氣,肯用功讀書,一直是私塾夫子心中的秀才人選。
可惜天不遂人愿,徐迅十五歲的時候,親娘病重,這下,趕考的銀子花的精光不說人還沒救回來。親娘也去世了,徐迅便守著他的老房子,一邊讀書一邊守孝,唯一的生活來源就是給鎮(zhèn)上的書鋪抄書掙點錢,家里窮的連耗子都不愿意光顧。
眼下徐迅已經(jīng)十八了,三年孝期已過,徐家村的宗族長輩們都在愁著小子的婚事,畢竟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徐迅家就這么一根獨苗苗可不能斷了香火??尚煅父F啊,整個徐家村誰不知道徐迅除了那一肚子墨水身上掏不出半個子兒。這樣的家世哪個心疼閨女的人家敢把閨女許配給他。
徐金花往娘家走一圈,徐迅的情況她就摸得一清二楚了。最初徐金花死活不同意,這么窮的地方,她家乖乖嫁進去就是往火坑里跳。但夏有田正是相中了徐家小子窮這一點。小子無父無母,他家乖女就不用受婆婆的惡氣,小倆口成親后就能關(guān)起門來自己當(dāng)家做主過日子。
再說了徐家小子抄書真錢也能勉強過日子,也沒向宗族里的親戚借錢。抄書的時候也在讀書,徐家小子說不定就是下一個三郎呢,就沖這一點,閨女嫁過去就不虧。
不過夏有田還是不放心,就偷偷摸摸去徐迅家觀察,恰好和徐迅打個照面。徐迅也是機靈人,瞬間就知道夏老伯來干嗎的,當(dāng)場就把夏有田迎進家門,端茶倒水好不殷勤。夏有田看著干凈整潔的屋院和肥嘟嘟的母雞,心里就更滿意了幾分。
徐迅也會辦事,當(dāng)場就把自己的全部家當(dāng)掏出來給夏有田看了。好家伙,徐家村都以為徐迅窮得叮當(dāng)響,可誰能想到徐迅已經(jīng)零零碎碎攢了二十多兩銀子了呢。原來徐迅不僅抄書掙錢,他還寫小說,鬼怪異談才子佳人,只要哪種賣得好就寫哪種。能買得起小說的都是有錢人,徐迅和縣里的書局談妥了,他三書局七,就這樣,守三年孝也掙了不少銀子。
夏有田掂量掂量錢袋子,心中的大石頭終于放下了,當(dāng)即就表示這女婿他相中了,就等他回家跟自己婆娘和閨女說聲,然后徐迅就可以請媒人來家里提親了。徐迅聽到這話,還不感激戴德,當(dāng)即就表示一個女婿半個兒,以后一定像孝順親爹一樣孝順夏有田云云。
夏有田回家后把自己去徐家村經(jīng)歷的一切告訴徐金花,這下徐金花也滿意的不得了。她娘家就在徐家村,乖女的姥姥姥爺舅舅舅媽都在,真受了什么委屈都不用閨女自己開口,她就能知道的一清二楚。
老倆口都同意了,但夏明珠不干。她自小在縣城過慣了風(fēng)花雪月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讓她和一個窮書生過一輩子,她真不愿意。再說她心里有自己喜歡的人,她想嫁給縣令的兒子。
夏明珠不管爹娘怎么說就是死活不同意,問她為什么又不說,直把夏有田氣的跳腳,當(dāng)下就甩了夏明珠一嘴巴。夏明珠哪受過這樣的委屈啊,當(dāng)下就沖了出去,氣急之下跳了河。
父女兩個慪氣,全家人都遭殃,徐金花看閨女跑出去了,立馬就像追上去,但被夏有田攔住了,用他的話說,閨女的心野了,讓她出去想想,想明白了就知道回來了。還勒令家里人誰都不許出去找。
全家人就默默的在家干等,可等到傍晚都不見閨女回來。眼看著天都要黑了,老倆口都急了,發(fā)動全家人都出去找。找了一圈沒找著,這下好了,夏徐兩個村子全村出動,點著火把找人,終于在河流上游的一根斷肢上看到了夏明珠的衣服碎片??催@樣子,夏明珠是跳河了,所有人便順著河流從上往下一點點的搜索。終于在下流的轉(zhuǎn)彎處找到了她,好在人還有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