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 李白著名詩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展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所作《清平調(diào)》三首里的第一首的首句。詩人看見天邊的云彩就不由得想起(楊貴妃的)衣裳,看見嬌嫩的花兒就不由得想起(楊貴妃的)容顏,這是極言楊氏的衣飾和容貌之美。間接寫出了大唐盛世的美。
中文名稱
云想衣裳花想容
作者
李白
來源
《清平調(diào)》(一作《清平調(diào)詞》)
朝代
唐代
相關(guān)人物
唐玄宗、楊貴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清平調(diào)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怎么讀寫楊貴妃的詩云想衣裳花想容拼音云想衣裳花想容全詩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什么意思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意思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意思云想霓裳花想容
作品原文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詩人設(shè)想云朵想與楊貴妃的衣裳媲美,花兒想與楊貴妃的容貌比妍,這是極言楊氏的衣飾和容貌之美。而"想"用得頗為巧妙而富有張力,這是用擬人、夸張和想像等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側(cè)面摹寫出楊貴妃的亮麗容顏和高貴身份。此外,這句詩互文見義,用筆靈動而經(jīng)濟。
注釋譯文
在三首詩中,把木芍藥(牡丹)和楊妃交互在一起寫,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渾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澤。從篇章結(jié)構(gòu)上說,第一首從空間來寫,把讀者引入蟾宮閬苑;第二首從時間來寫,把讀者引入楚襄王的陽臺,漢成帝的宮廷;第三首歸到現(xiàn)實,點明唐宮中的沉香亭北。詩筆不僅揮灑自如,而且相互鉤帶。"其一"中的春風,和"其三"中的春風,前后遙相呼應(yīng)。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注解:
清平調(diào):據(jù)清人王琦注,當是李白所創(chuàng)題的樂府。而據(jù)《通典》的說法,"平調(diào)、清調(diào)、瑟調(diào),皆周房中之遺聲也",故"清平調(diào)"大抵也是與之相類的曲調(diào)。
清平調(diào):一種歌的曲調(diào),"平調(diào)、清調(diào)、瑟調(diào)"皆周房中之遺聲。
"云想"句:見云之燦爛想其衣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實際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檻:花圃的圍欄 。華:通"花" 。露華濃:牡丹花沾著晶瑩的露珠更顯得顏色艷麗。
群玉山:神話中的仙山,《穆天子傳》說它是西王母住的地方,此處以西王母居處指代仙界,暗寓楊氏貌比天仙之意。
瑤臺:也是西王母的居處。韻譯: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兒是她的顏容;春風吹拂欄桿,露珠潤澤花色更濃。如此天姿國色,若不見于群玉山頭,那一定只有在瑤臺月下,才能相逢!
譯文
見到云就聯(lián)想到她華艷的衣裳,見到花就聯(lián)想到她艷麗的容貌;春風吹拂欄桿,露珠潤澤花色更濃。如此天姿國色,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賞析
"云想衣裳花想容"起句以重字出現(xiàn),這在絕句詩雖不常見,但它卻是寫作七言詩的一種值得效仿的手法,而且也由此更見出詩人舉重若輕的筆力。加以"互文見義"的手法在該句子里的運用,更是見出詩人從側(cè)面烘托美婦人楊玉環(huán)的技巧和功力,從而也難怪文學素養(yǎng)均為極高的唐玄宗和楊貴妃對此都很為欣賞。宋人樂史《太真外傳》就記載了玄宗高興地親自吹笛伴奏,而楊氏則被感動得"斂繡巾再拜";所有這一切,當然是大詩人李白該成功詩作的魅力引導(dǎo)下的現(xiàn)場感所致!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注解:
飛燕:趙飛燕,漢成帝皇后 。
賞析
起句"一枝紅艷露凝香",不但寫色,而且寫香;不但寫天然的美,而且寫修飾的美,比上首的"露華濃"更進一層。"云雨巫山枉斷腸"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擬人化,指出楚王為神女而斷腸,其實夢中的神女,哪里比得上楊氏的花容月貌!就說是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可算得絕代美人了,可是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那里及得眼前的楊妃,不須脂粉便是已經(jīng)是天然絕色。這一首以壓低神女和飛燕,來抬高楊妃,借古喻今,固然是"尊題法"的創(chuàng)作技巧了。相傳趙飛燕體態(tài)輕盈,能站在宮人手托的水晶盤中歌舞,而楊妃則比較豐肥,固有"環(huán)肥燕瘦"之語(楊貴妃名玉環(huán))。這是借其他絕色美人之美來反襯楊妃之美的杰作。但由于其中造語頗為多解,使得后來李白的難得青云直上,據(jù)說是大有關(guān)系的。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注解:
傾國:指絕代佳人; 得:使 春風:代指君王 韻譯: 絕代佳人與紅艷牡丹相得益彰,美人與名花長使君王帶笑觀看。動人姿色似春風能消無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貴妃雙依欄桿。
賞析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二句,從仙境古人返回到現(xiàn)實。"傾國"美人,當然指楊妃,詩到此處才正面點出,并用"兩相歡"把牡丹和"傾國"合為一提,"帶笑看"三字再來一統(tǒng),使牡丹、楊妃、玄宗三位一體,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釋春風無限恨",春風兩字即君王之代詞,這一句,把牡丹美人動人的姿色寫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帶笑,當然無恨,恨都為之消釋了。末句點明玄宗楊妃賞花地點--"沉香亭北"?;ㄔ陉@外,人倚闌干,多么優(yōu)雅風流。
詩詞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 、"詩俠"之稱。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jīng)鍪徐o寧縣南),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xiāng)),另有說法稱出生于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有《李太白集》傳世,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語詞本意
語句本意: 云彩都想有華麗的衣裳,花兒都想有嬌美的容顏。 稍加引申:就象云彩都想有華麗的衣裳、花兒都想有嬌美的容顏一樣,女子都想有華艷的衣服和嬌美的容顏,而貴妃娘娘就有這極品的美服與嬌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之意)。 再加引申:云彩想有貴妃所著一樣的華麗衣裳,花兒想有貴妃所有一般的嬌美容顏。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組詩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寶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寶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時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李白著名的《清平調(diào)》詞三首,是在興慶宮沉香亭上所作。沉香亭又稱"涼殿",因用名貴沉香木構(gòu)造而得名。其重檐四角攢尖頂,紅檐碧瓦,古樸雅致,是唐明皇與楊貴妃消夏納涼尤其是觀賞牡丹之地。
相傳,唐明皇攜愛妃楊玉環(huán)在沉香亭賞牡丹品美酒,逸興勃發(fā)的唐明皇即宣李白為其撰新歌詞助興。借著酒力,李白呼來宦官高力士為他脫去皂靴,又喚貴妃為他磨墨。
酒盡詩出,李白揮筆而成新詩三章。樂師李龜年歌詠,梨園弟子伴奏。連楊貴妃也命人拿來七寶杯,斟滿西域葡萄酒,敬于李白。玄宗也忍不住吹起笛子來。沉香亭內(nèi)外,牡丹齊放,花香陣陣,歌樂裊裊,一派祥和。
這三首,語語濃艷,字字流葩。將花與人渾融交溶,言在此而意在彼。"云想衣裳花想容":既繪花光,又摹人面;"一枝紅艷露凝香":花枝招展,花色迷人,晶瑩剔透,嬌嫩欲滴,暗香浮動,體香襲人。讀這三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不待什么刻畫,而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也是美人、更是溫玉、還伴著流香,天國也不過如此!無怪當時唐玄宗就擊節(jié)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