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國王在親衛(wèi)的掩護下撤進密道時,他聽見身后傳來土狗的哀鳴。他不敢回頭,卻聽見銀斑的叫聲突然變了調(diào),像是嬰兒啼哭。追兵的腳步聲頓了頓,接著是刀劍劈砍的聲音,還有憤怒的咒罵
萬能龍?zhí)?/a>(敵軍)該死的畜生!
萬能龍?zhí)?/a>(敵軍)從哪蹦出來的野狗?!
萬能龍?zhí)?/a>(敵軍將領(lǐng))趕緊處理了!
萬能龍?zhí)?/a>(敵軍)這只貓又是從哪里蹦出來的?
萬能龍?zhí)?/a>(敵軍)放開!
三天后,老國王在二十里外的破廟與殘部會合。他讓人遍尋那兩只犬貓,卻只找到土狗脖子上的碎布——那是他當初包扎傷口時留下的。銀斑也不見了蹤影,只在巖石上留下一撮銀灰色的毛。
萬能龍?zhí)?/a>(謀士)陛下
謀士捧著染血的碎布
萬能龍?zhí)?/a>(謀士)土狗被砍斷了后腿,逃進了深山;銀斑撞碎了追兵的頭盔,撞斷了一顆牙……
老國王攥著碎布,指節(jié)發(fā)白。他望著廟外的山風(fēng)卷起落葉,突然想起三日前在山洞里,銀斑用舌頭舔他傷口時的溫度,土狗用腦袋蹭他手心時的顫抖。那些被他當作“牲畜”的小生命,原來懂得“忠誠”,懂得“犧牲”。
血月之戰(zhàn)最終以玄甲軍的慘勝告終。老國王阿德站在尸橫遍野的戰(zhàn)場上,望著天邊褪去的血月,下令將所有戰(zhàn)馬都披上黑紗,將所有陣亡士兵的名字刻在青銅碑上——但他額外讓人刻了兩行小字
萬能龍?zhí)?/a>(阿德)致無名之犬,致無冠之貓,是你們教會朕,生命的重量不分貴賤。
建國那日,老國王親手將第一塊刻著“動物保護法”的石碑立在王宮廣場。法典的序章里寫著
萬能龍?zhí)?/a>(阿德)烏邦國的子民,包括人類,包括飛禽,包括走獸。所有有呼吸、有痛覺、有情感的生命,都值得被溫柔以待。
最初,法典的第一條,禁止虐待流浪動物;第二條,禁止非法獵捕;第三條,若動物為人類提供過救助,其所在區(qū)域需設(shè)立“護生碑”;最后一條,由老國王親自書寫
萬能龍?zhí)?/a>(阿德)若有生靈愿以命相護,國當以法相護。
后來的烏邦國人總愛講這個故事:血月之夜,國王躲進山洞,被一只瘸腿狗和一只斷耳貓救了命。有人說狗叫“鐵銹”,貓叫“銀斑”,也有人說它們的名字早已刻在護生碑上,刻在每一代烏邦國孩子的課本里。
再后來,烏邦國的孩子們都知道,當你遇到受傷的小動物時,蹲下來摸摸它的頭,或許有一天,它也會在某個危急時刻,用最質(zhì)樸的方式,還你一份跨越生死的溫暖。
而老國王臨終前,床頭總擺著兩樣?xùn)|西:一枚缺了角的狼頭玉玨,一撮銀灰色的貓毛。他望著窗外的梧桐樹,輕聲說
萬能龍?zhí)?/a>(阿德)鐵銹,銀斑,烏邦國的大街小巷,都有你們的影子。
風(fēng)穿過窗欞,卷起一片梧桐葉,輕輕落在他的手背上——像極了當年,銀斑用爪子為他敷藥時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