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我看到有些同學把我安排給他的任務(wù)讓別人完成,這樣的行為是非常不好的?!?/p>
“今天我也就不說是誰了,希望下次大家都可以注意,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完成?!?/p>
班主任的聲音擲地有聲。
大多數(shù)同學都忙著點頭,張藝下意識的看了剛剛那個同學一眼,她低著頭,并沒有看自己。
趙佳怡,她應(yīng)該是這個名字。
“一起去吃晚飯啊。”
班主任講完話后,就讓大家下課了。
賀淮行走過來拍她的肩。
傍晚的天還散發(fā)著余熱,食堂里人擠人,讓接近尾聲的夏季又重新煥發(fā)出獨屬于它的氣息。
“你想考哪個大學?”
冷不丁的提問,換來的是沉默。
“沒想好?”
賀淮行似乎洞察于心。
“現(xiàn)在想這些,不會太早了嗎?”
“況且連科目都還沒分?!?/p>
賀淮行也許是覺得說的有幾分道理,但轉(zhuǎn)念一想,繼續(xù)說著。
“我以為你會是那種提早規(guī)劃好所有事情的人?!?/p>
“為什么?”
“……看著像?!?/p>
說不出具體原因,單靠外表的猜測。
這便是賀淮行的說辭。
吃完飯往出走的時候,賀淮行像是突然想起來了什么一樣,開口說道:“初中你不是說想去吉林大學嗎?”
他話說的莫名其妙,我沒有印象。
“就是班主任讓寫自己想要去的大學那次?!?/p>
“啊……那次啊,”我想起來了,當時班上組織了一個“我想去的大學”這樣一個活動,大家都憧憬著自己想要去的城市,想要去的大學,想要學的專業(yè)。
但是對于我來說,沒有那么多想法。
也許上一個普通一本就行了。
我沒有什么宏偉的志向,也從沒有什么夢想,被生活的潮流推著往前走,走一步看一步,而往往又是隨著大眾走。
“我隨便寫的?!?/p>
我如實回答。
賀淮行仿佛也不把我的回答放在心上
就好像是,他隨口問,我隨口答。
高中的第一堂晚自習,我們開始接受各科老師的洗禮。
數(shù)學老師說著不論文科還是理科,數(shù)學這門學科絕對會是大家拉開差距的一門科目。
語文老師強調(diào)著,語文拿高分不容易,拿低分也不容易,所以如果你比別人落后了一點兒,那么差距就會很明顯。
英語老師說著3500個英語單詞就能提升在座大部分人的英語,讓大家至少不會因為英語這門科目而發(fā)愁。
政史地,理化生,各科老師時不時來轉(zhuǎn)一圈。
仿佛在挑選,又仿佛是來宣傳的。
好讓我們在一個月后的分科考試中作出自己的抉擇。
所有人都說,高考是個分水嶺。
但卻沒有人覺得用一個月的時間來決定自己的科目是多么的不現(xiàn)實。
一個月,所有的知識都只學到了一點皮毛,沒有人會真正了解自己的愛好,自己的特長,自己適合什么或者不適合什么。
當然除了那些一開始就有選擇的人。
剛開始的學習輕松又愉快。
有時候的一張試卷大家湊在一起討論,卻也討論不出什么所以然,但也不會因此而煩惱。
仿佛真正的學習還沒開始,所有人都極度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