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時四人到了一個市鎮(zhèn),在客店中睡了半日,午后又再趕路。有時殷素素和丈夫共乘一騎,讓無忌一試控韁馳騁之樂。無忌究是孩子心情,騎了一會馬,為謝遜耽憂的心事也便淡忘了。
一路無話,不久便過了漢口。這一日午后,將到安陸,忽見大路上有十余名客商急奔下來,見了俞蓮舟等四人,急忙搖手,叫道:“快回頭,快回頭,前面有韃子兵殺人擄掠。”
一人對殷素素道:“你這娘子忒也大膽,碰到了韃子兵可不是玩的。”
俞蓮舟道:“有多少韃子?”
一人道:“十來個,兇惡得緊哩。”說著便向東逃竄而去。
武當七俠生平最恨的是元兵殘害良民。張三豐平素督訓(xùn)甚嚴,門人不許輕易和人動手,但若是殺傷正在作惡的元兵,非但不加責(zé)備,反而大為獎飾。因此武當七俠若是遇上大隊元兵,那只有走避,若是見少數(shù)元兵行兇,往往便下手除去。這時聽說只有十來個元兵,心想正好為民除害,于是便縱馬迎了上去。
行出三里,果聽得前面有慘呼之聲。
張翠山一馬當先,但見十余名元兵手執(zhí)鋼刀長矛,正攔住了數(shù)十個百姓,大肆劫掠。
地下鮮血淋漓。已有七八個人身首異處。只見一個元兵提起一個三四歲的孩子,用力一腳,將他高高踢起,那孩子在半空中大聲慘呼,落下來時另一個元兵又是一腳踢上,將他如同皮球般踢來踢去。
只踢得幾腳,那孩子早沒了聲息,已然斃命。張翠山怒極,從馬背上躍飛而起,人未落地,砰的一拳,已擊在一個伸腳欲踢孩子的元兵胸口。
那元兵哼也沒哼一聲,軟癱在地,另一個元兵挺起長矛,往張翠山背心刺到。
張無忌爹爹小心!
張翠山回過身來,笑道:“你瞧爹爹打這韃子兵?!钡婇L矛離胸口已不到半尺,左手倏地翻轉(zhuǎn),抓住矛桿,跟著向前一送,矛柄撞在那元兵胸口。
那元兵大叫一聲,翻倒在地,眼見是不活了。 眾元兵見張翠山如此勇猛,發(fā)一聲喊,四下里圍了上來。殷素素縱身下馬,搶著元兵手中長刀,砍翻了兩個。
眾元兵見勢頭不對,落荒逃竄,但這些元兵兇惡成性,便在逃走之時,還是揮刀亂殺百姓。
俞蓮舟大怒,叫道:“別讓韃子走了。”
急奔向西,攔住四名元兵的去路,張翠山和殷素素也分頭攔截。三人均知元兵雖然兇惡,武功都是平常,無忌比他們要強得多,不用分心照顧。
無忌跳下馬來,見二伯和父母縱躍如飛,將十多名元兵逼了回來,拍手叫道:“好,好!”
突然之間,那名被張翠山用矛桿撞暈的元兵霍地躍起,一伸臂便抱住了無忌腰間。無忌吃了一驚,反手一招“神龍擺尾”。
拍的一聲,打在那元兵的胸口。
他見二伯和父母追殺元兵下手并不留情,因之這一掌也使了十成力。那知這元兵輕輕哼了一聲,身子晃也沒有晃,翻身便上弓馬背,縱馬疾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