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戰(zhàn)役勝利結(jié)束后,在松山戰(zhàn)場大埡口埋葬了一O三師的六百余名忠骸,建立公墓,并由師長熊授春刻碑銘記,其碑文曰:“查松山之敵為倭第五十六師團松井聯(lián)隊及野炮兵第三大隊,本師奉命于民國三十三年七月十二日開始攻擊,賴我忠勇將士,奮不顧身,前仆后繼,卒于同年九月七日完全占領,殲滅頑寇三千余人,擄獲重炮八門,山炮一門,其他軍械無乍,我亦陣亡官佐五十九員、士兵一千四百五十名,但因當時戰(zhàn)況緊迫,多數(shù)未及安埋,戰(zhàn)后收集忠骸,遷葬于此,僅官佐四十六員,士兵六百二十名,茲為紀念忠貞,特將所有陣亡官佐姓名刻諸石碑,以垂永久,尚望國軍胞澤,共同維護,俾此墓能與松山共終古,而憑景式則幸甚。參謀長譚國鐸敬撰。師長熊授春題立?!笨箲?zhàn)期間,貴州參戰(zhàn)的成建制黔軍部隊計有7個陸軍師:第102師、第103師、第121師、第140師、新編第8師、第85師、第82師、1926年6月,貴州軍閥部隊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5軍,軍長:周西成,下轄:第1師(師長:毛光翔),第2師(師長:王家烈)第3師(師長:猶國才),第4師(師長:蔣在珍),教導師(師長:侯之)黔軍主要出自國民革命軍第25軍,第102師、第103師、第121師、第140師、新編第8師、第102師102師是原為國民革命軍第25軍王家烈的第2師,師長:柏輝章,副師長:胡松林,參謀長:杜肇華。第607團(陳蘊瑜),第609團(鐘立綱),第612團(陳偉光)第103師第103師原為國民革命軍第25軍毛光翔的第1師,師長:何知重,副師長:戴之奇,參謀長:王雨膏;第613團(羅熠斌);第615團(周相魁);第618團(萬式炯)第121師121原來是屬于原為國民革命軍第25軍猶國才的第3師,師長:吳劍平,副師長:魏金榮,參謀長:牟庭芳第659團(常和笙),第660團(周文斌),第661團(魏錫齡)新編第八師原25軍是原為國民革命軍第25軍蔣在珍的第4師,師長:蔣在珍、副師長:宋子揚、參謀長:朱振民;第22團(傅衡中);第23團(李昌榮);第24團(吳謙)第140師第140師是原國民革命軍第25軍教導師師長:沈久成、副師長:左藩、參謀長:朱岳第718團(李靖化);第719團(方日英);第720團(林秀生)。第85師、第82師是云南和湖南方面貴州士兵為主的軍隊的,嚴格上就不能算正宗黔軍第82師第82師是湖南境內(nèi)的王天培第10軍首任師長羅啟疆,第85師第85師是云南境內(nèi)的李燊第43軍首任師長:陳鐵自1929年5月周西成戰(zhàn)死后,毛光翔,王家烈,猶國才三人輪流當貴州王,三人主政都超不過2年就被對方給拉下來,直到1935年5月,中央軍入主貴州,原第25軍被整編成5個獨立師,調(diào)離貴州,貴州軍閥大戰(zhàn)才算結(jié)束。黔,是貴州的簡稱。顧名思義,黔軍指貴州籍軍人為主體的部隊。提到黔軍,許多人有偏見,原因大多是因為紅軍長征經(jīng)過貴州時,碰到的黔軍不堪一擊,被稱為毫無戰(zhàn)斗力的“雙槍兵”。彭老總也曾說:“川滇黔軍是只羊,湘軍是頭狼,桂軍是虎又是狼!”且不論彭老總說這話的背景,咱也不能靠只言片語就給云貴川三地子弟定論,這是不公平的,也是毫無道理的。多有文章給川軍、滇軍進行正名,今天,我要給黔軍正名!黔軍曾經(jīng)也是西南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護國護法北伐中都有優(yōu)異表現(xiàn)。1926年8月,黔軍各部先后接受國民政府的改編。1929年至1934年9月間,貴州的小軍閥們幾經(jīng)混戰(zhàn),軍政大權(quán)最終落入王家烈手中。紅軍長征期間,黔軍奉蔣之命,截擊入黔的紅軍,蔣以王家烈作戰(zhàn)不力為由,免去其第25軍軍長和省主席職務,貴州的軍政大權(quán)遂被蔣控制。從此,作為獨立軍系的黔軍不再存在。以至于在后來的許多反映抗戰(zhàn)的史料中,有其他地方軍系的明確記載,惟獨沒有單獨提到黔軍的情況。因為黔軍不同于川軍和滇軍等所各自擁有一個完整的地方軍系,黔軍只剩下附庸于中央軍的幾個師。為何***不把黔軍按照川軍或滇軍那樣編成一個軍甚至于編成一個集團軍來使用呢?正在組織軍事訓練的黔軍有兩個原因:一是蔣早有吞并黔軍的想法,于是以追剿紅軍為名,派遣中央軍入黔剿共,伺機解決黔系勢力。而王家烈也著實窩囊,在與紅軍的交手中均嘗敗績。***便乘機把代表黔軍的25軍番號撤消,所屬幾個師分割使用。二是西安事變發(fā)生后,張、楊扣押了***,時任軍政部長的何應欽以救援為名,挑起軍閥之爭,意圖借戰(zhàn)端取蔣而代之。事后***便開始疏遠何應欽并開始不斷削弱黔系勢力。因為何應欽是貴州人,曾擔任過貴州講武堂教育長、校長,黔軍軍官又大多是何的學生。即便后來在抗戰(zhàn)爆發(fā)后曾讓其中兩個師組成了一個軍,但是成軍不到半年即再次被分割使用。所以,往往人們一提徐州會戰(zhàn),只說是李宗仁率桂軍、川軍、西北軍打的;一說滇緬會戰(zhàn),人們認為是中央軍和滇軍的杰作,就連第102師(屬于黔軍)在1942年為紀念黔軍將士建了個紀念塔,許多不明內(nèi)情者,都以為與黔軍無關。那實際情況是什么?事實上,抗戰(zhàn)期間,貴州在總?cè)丝谄骄s1000萬人的情況下,有近80萬人上戰(zhàn)場。況且,黔軍出黔抗日之初,部隊裝備較差,許多部隊的士兵都是腳穿草鞋,故有“草鞋兵”之稱。但這些“草鞋兵”很能吃苦,作戰(zhàn)勇敢,敢拼敢殺,尤其是在山地作戰(zhàn)更顯出“草鞋兵”的優(yōu)勢。黔軍102師將士奔赴抗日前線黔軍旗下的85師在忻口,103師在南京,121師在石牌,102師在長沙,第103師、82師在松山,這些著名戰(zhàn)役中,黔軍部隊英勇抗戰(zhàn),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也取得了比較輝煌的戰(zhàn)果。忻口戰(zhàn)役中,黔軍85師參與了南懷化高地爭奪戰(zhàn),并單獨奪取了此高地,還被日方稱為鐵軍;4次長沙會戰(zhàn),黔軍近3萬人參加,死傷大半;1944年的滇南松山戰(zhàn)役,參戰(zhàn)的三個師中兩個師(103師和82師)是黔軍,松山一役,共消滅日軍3600余名……貴州是一個人口較少的省份,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保家衛(wèi)國,黔軍按“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政策征兵,為每月6000人。8年貴州的征兵計劃為58.3萬人,實際征兵67.5萬人,超征9.2萬人。從人口數(shù)來看,四川是全省人口平均14人中便有1人直接參戰(zhàn),云南是全省人口平均20人有1人參戰(zhàn),貴州是全省人口平均12人中便有1人參戰(zhàn)。從出兵人數(shù)與全省總?cè)丝诘谋壤?,貴州位于各省出兵人數(shù)的前列。更有許多優(yōu)秀貴州子弟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及中國共產(chǎn)黨所領導的各抗日根據(jù)地對日英勇作戰(zhàn)。在大片國土淪陷之后,大批軍校、大學、工業(yè)西遷,貴州省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踴躍當兵、納糧,使國家在戰(zhàn)時得到兵、工、錢、糧四大要政方面源源不斷地補給,為抗戰(zhàn)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南昌起義中,賀龍的二十軍是起義部隊的主力,賀龍的部隊雖然成立在湖南湘西(湘西毗鄰貴州),但卻出自貴州黔系,“三千子弟兵,八百貴州人”便是形容賀龍的第二十軍,第二十軍旗下3個師長全是貴州人,官兵多半來自貴州。之所以賀龍的二十年和貴州的交集那么密切,是因為賀龍這支湘西軍當年在響應北伐成立時,一度被劃入黔軍彭漢章部下,后來才脫離黔軍建制,擴編為第二十軍。但因為第二十軍幾乎清一色由湖南人和貴州人組成,所以作為南昌起義主力部隊的第二十軍還被人稱作是“湘黔軍”。南昌起義三大軍中,除了賀龍的湘黔系二十軍,還有粵系第十一軍,而另外一個就是黔系第九軍。南昌起義的2萬部隊中,貴州官兵達到8、9千人,幾乎占據(jù)一半。南昌起義中,第九軍軍長韋杵因為在養(yǎng)病未能及時趕赴南昌,指揮官為時任副軍長的**。因為**本身是四川人,所以他在南昌起義中所指揮的黔軍存在感就被大大降低了。貴州素來是貧瘠之地,但在八年抗戰(zhàn)中,黔軍做出的巨大貢獻,理應被世人知曉。世人對于貴州的偏見諸如“夜郎自大”“黔驢技窮”等這些成語也有待商榷。古代信息閉塞,夜郎王不知道漢朝的情況完全可以理解;而黔驢技窮中的黔驢則是指外地來到貴州的驢子,不是指貴州本地的驢子。其實,無論是川滇黔,還是粵桂湘,我中華大地上的男兒為抗擊侵略者,沒有一支部隊是孬種,愛國不應有地域之分,大家皆是中華好兒女。請允許我為黔軍正名!黔軍指的貴州軍閥部隊的統(tǒng)稱,直到1935年5月王家烈下臺,黔軍作為一支獨立的軍閥勢力。1916年,貴州陸軍總司令王文華成立黔軍第一師,下轄5個獨立混成旅:第一旅(竇居仁)、第二旅(谷正倫)、第三旅(胡瑛)、第四旅(張春甫)、第五旅(何應欽)1917年4月,何應欽與王文華的妹妹王文湘在貴陽結(jié)婚。何應欽當上了貴州講武學校校長、省會警察廳廳長、全省警務處處長、第五混成旅旅長1921年3月,王文華在上海被仇家刺殺身亡,5個旅長爭奪貴州大權(quán),何應欽被逐出貴州,后來受到***的邀請出任黃埔軍??偨坦佟?926年6月,貴州軍閥部隊加入了國民黨,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5軍軍長:周西成,下轄第1師(師長:毛光翔)第2師(師長:王家烈);第3師(師長:猶國才)1929年,周西成戰(zhàn)死,毛光翔接任第25軍軍長兼貴州省政府主席。1932年2月,王家烈在***的支持下,王家烈接任了第25軍軍長兼貴州省政府主席,成了真正“貴州王”1935年5月,借圍剿紅軍之機,王家烈被逼下課,***收編了貴州軍閥部隊。貴州軍閥部隊改編為國民黨第82師、第85師、第102師(師長:柏輝章)、第103師(師長:何知重)、第121師(師長:吳劍平)、第140師、新編第8師等七個師??箲?zhàn)期間,貴州參戰(zhàn)的成建制黔軍部隊計有12個陸軍師:第85師、第82師、第102師、第103師、第121師、第140師、新編第8師、新編第28師、預備第2師、新編第11師、第55師、陸軍補充師。抗戰(zhàn)八年,貴州向前方提供了至少70多萬,因為何應欽得不到***的信任,所以貴州軍隊一直沒有組建個軍,全是分拆使用。102師柏輝章打淞滬會戰(zhàn)帶出去的遵義藉官兵將近一萬人,到長沙會戰(zhàn)打完清點自己的子弟兵看著僅僅剩下的一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