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quán)制國家——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們是中國首次統(tǒng)一的標志性建筑,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識[1][2][3][4]。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區(qū)灃東新城王寺街道。1956年,阿房宮遺址被陜西省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03月04日,阿房宮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1991年,阿房宮遺址被聯(lián)合國確定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屬于世界奇跡。[6][7]2012年,《阿房宮遺址保護規(guī)劃》經(jīng)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復,其中2.3平方公里的核心保護區(qū)建設成國家級的考古遺址公園。[8]中文名阿房宮外文名Epang Palace別名阿城建筑時間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地理位置陜西省西安市西郊15千米處相關(guān)視頻
20.5萬播放|05:34秦始皇當年為何修建阿房宮?都說項羽毀了阿房宮,事實并不如此
12.5萬播放|01:09阿房宮,天下第一宮,歷史最長的爛尾工程,秦始皇四大工程之一
1.8萬播放|07:41專家經(jīng)過與阿房宮的親密接觸,發(fā)現(xiàn)了前殿的三面墻丨考古公開課
2.2萬播放|07:16阿房宮被燒竟是純屬子虛烏有 專家大膽推測:阿房宮根本沒有建成
133.9萬播放|03:02火燒阿房,流傳千年的謊言
1.6萬播放|01:33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豪華不下于阿房宮
111.9萬播放|02:59到底是誰燒了阿房宮?
8708播放|02:43“阿房宮”何其偉大宏偉,專家:沒建成,項羽可沒燒了它!
8.9萬播放|01:16陜西咸陽的阿房宮的正確讀音是什么?為什么這么讀?
2.2萬播放|05:24干貨!考古結(jié)論:阿房宮前殿的范圍就是阿房宮的范圍丨考古公開課查看更多
快速導航
歷史沿革建筑布局主要建筑遺跡考查文物保護歷史價值爭議
地理環(huán)境阿房宮又稱阿城[9][10],阿房宮前殿遺址建在一條古代河溝上,這是秦朝帝都咸陽以阿房宮、灃峪口為中軸線的佐證。
共2張阿房宮復原圖長期以來,專家認為阿房宮選址與漢代未央宮、唐代大明宮等宮殿一樣都位于高地之上,但2015年,在阿房宮遺址發(fā)現(xiàn)了古河溝,說明阿房宮前殿下并不是一片完整的高地。在河溝上修建宮殿,意味著打斷原有的水網(wǎng),使流水改道,再深挖淤泥、回填夯土。河溝一帶的阿房宮基礎深達5.8米,工程量非常浩大。阿房宮中心線一直向南,正對著秦嶺北麓有名的峪口“灃峪口”。南至灃峪口,北至渭河,阿房宮所在地正是這條軸線上的最高處,與文獻的記載意義相合。由此推斷,阿房宮選址具有強烈的軸線意識,這條軸線有可能是秦始皇給統(tǒng)一后的秦帝國都城咸陽所定的軸線。[11]歷史沿革紀錄片火燒阿房宮真的是項羽干的嗎?還原真實的歷史!騰訊視頻4.1萬播放|03:45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龍首原西側(cè)開始建造的天下朝宮,意在建成后,成為秦朝的政治中心[12]。建宮的目的和選址的根據(jù),是由秦始皇確定原則的。《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吾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乃營作朝宮上林苑中。”可見秦始皇在建立了秦帝國之后,并沒有立即遷移政治中心,依然在全力經(jīng)營先王的宮殿?!爸剃枌m,因北陵營殿,端門四達,以則紫宮,象帝居”(《三輔**》)。但隨時間的推移,首都咸陽人口急劇增加,渭北地區(qū)因受兩河(涇水和渭水)的限制有了人滿為患的感覺,出自建立“帝在之都”的考慮,在九年之后這才有了重新建設朝宮的舉動。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東巡途中駕崩,九月葬于驪山。秦始皇去世時,阿房宮尚未修成,工程被迫停了下來,秦二世胡亥將所有刑徒都調(diào)往驪山陵填土。[13]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秦始皇陵主體工程基本完工,而此時的阿房宮工程已停工了7個月。為實現(xiàn)先帝的意愿,秦二世從陵墓工程中調(diào)出部分人力繼續(xù)修筑阿房宮。[14]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起義爆發(fā),秦帝國危在旦夕時。在當時天下賦稅繁重、民不聊生和戰(zhàn)事危急的狀態(tài)下,阿房宮工程即使不停工,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施工下去了。于是,秦朝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在阿房宮是否繼續(xù)修建這個問題上產(chǎn)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將軍馮劫勸阻秦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宮,觸怒二世,三人被送交司法官署問罪處死。[15]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趙高作亂,將二世劫持在望夷宮,逼迫二世自殺[16]。二世既死,阿房宮最終完全停工,直到秦帝國滅亡。[17]阿房宮雖然沒有完全建成,但其部分附屬建筑“阿城”等仍然存留了很長時間。《漢書·東方朔傳》載: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舉籍阿城以南,周至以東,宜春以西……以為上林苑,屬之南山?!笨梢姟鞍⒊恰痹谖鳚h中期還依然完整。阿城因地近長安就往往成為屯兵的地方。“苻堅建元二十年(384年),慕容沖據(jù)阿城。初,民謠曰:‘鳳凰、鳳凰,上阿房’。堅以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乃植梧桐數(shù)千株于阿城,以待鳳凰之至”(《十六國春秋》)。隋末,唐太宗李世民入關(guān),自涇陽趨司竹,也曾經(jīng)屯兵阿城[18]。顏師古說:“以其墻壁崇厚,故俗為阿城”。大約到了宋代,阿城被夷毀。宋敏求在《長安志》一書中載:“秦阿房一名阿城。在長安縣西二十里。西、北、(東)三面有墻,南面無墻,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崇八尺,上闊四尺五寸,下闊一丈五尺,今悉為民田”。宋敏求根據(jù)實際踏查,最早揭示出阿城“三面有墻,南面無墻”,已得到了考古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