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生活在世界上各個角落的生物。它們有的比指甲還小,有的比手還大。
它們?yōu)樽约旱纳媾?,自給自足,不受關(guān)注。
直到法國作家法布爾的《昆蟲記》發(fā)行,人們才看到了昆蟲世界的故事。
法布爾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xué)家,一生研究生物,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而《昆蟲記》則是他在學(xué)校教學(xué)之余和孩子們在田野觀察各類昆蟲而得。
《昆蟲記》是一本講昆蟲生活的書,涉及蜣螂、螞蟻、西緒福斯蟲等100多種昆蟲。法布爾用獨特的手法將這些昆蟲栩栩如生的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例如蟬和螞蟻乞討糧食時的狼狽形相:“螞蟻站在門檻上,身邊擺放著大袋大袋的麥粒,正調(diào)過臉去背對前來乞討的蟬。那蟬則伸著爪子,唔,對不起,是伸著手。頭戴十八世紀寬大撐邊女帽,胳膊下夾著吉他琴,裙擺被凜冽寒風(fēng)吹得貼在腿肚子上,這就是蟬的形象?!?/p>
惟妙惟肖的文字仿佛讓我看到了蟬在冬日的狼狽,被迫向螞蟻乞討食物以度過這個寒冬。也明白了螞蟻在秋天四處奔波,尋找糧食的重要性,體現(xiàn)了勤勞的重要。
法布爾的《昆蟲記》帶給我們很多。如今,在這個信息時代,人們生活在紙醉金迷的社會中,忘記了最初兒童時期的純正,何嘗不想回到以前,再經(jīng)歷一次無憂無慮的日子。
而在昆蟲世界里,法布爾讓人們感受到了安寧,創(chuàng)造了一個快節(jié)奏人類所向往的“烏托邦”,讓我們重新回歸原始社會,以初心相待未來,堅持最初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