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宜的事情鬧得太大,朧月自然也聽說了,她自幼被皇帝真心實意的寵著,向來敬重仰慕皇帝,對溫宜的行徑厭惡至極。
不知多少人都在罵溫宜禍國殃民,毫無女子德行,可誰規(guī)定女人生來就得相夫教子,恪守女德女誡?為何這世間沒有男德男誡?
大肆貶低溫宜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朧月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哪怕溫宜替她承受了遠嫁之苦,她該怎么罵還是怎么罵,甚至心情舒暢了許多,因為溫宜是個“壞人”,她偷竊溫宜的幸福人生就不會有多少愧疚感。
“受害者有罪論”就是這么來的,傷害一個無辜者而得到好處,難免心生愧疚,為了避免被這種愧疚折磨,他們就會去找那個無辜受害者的“污點”,力證自己傷害他們是一種正確的行為。
有句話叫“天不遂人愿”,起初皇帝以為很快就能壓下溫宜挑起的戰(zhàn)爭,將其押解回京處以極刑,可偏偏事與愿違,溫宜如有神助,從南到北一路策反了無數(shù)人。
溫宜自稱受命于天,漫天神佛庇護她,天降大任讓她拯救這個腐朽不堪的時代,她起兵并非出于私心,而是想為天下百姓爭一條活路,欺壓百姓者,無論是漢人還是滿人,皆無可赦!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溫宜不才,惟愿百姓不必驚慌度日,愿天下各族親如一家,她既要趕走把漢人不當人的滿人,也要干掉對同胞舉起屠刀的漢人,人品不分民族,做惡者不會因為身份而逃過一劫!
溫宜是愛新覺羅家的女子,她無法拋棄自己的血脈,但她愿意嘗試建立起一個沒有壓迫其樂融融的國家,律法面前,各民族平等。
總之,溫宜的宣傳工作特別到位,她拿出了現(xiàn)代營銷號的手段,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金光閃閃的圣人,比起大清的滿漢涇渭分明,她無疑占據(jù)了輿論制高點,兼之有外掛相助,如此這般,自然順風順水。
福建一代相繼失守之后,江南百姓就鬧騰了起來,滿清入關在江南搞過多起大屠殺,老百姓對清政府怨念頗深,有點風吹草動就要鬧一鬧,當年康熙下江南不僅僅是為了看風景,更是為了安撫,有相當一部分政治意義。
如今江南百姓沖進了衙門,撕碎了大清的黃龍旗,自發(fā)組織起義軍,恭迎王師進城。
消息傳回京城,皇帝直接被氣到吐血,他才是真龍?zhí)熳?,只有他的軍隊才配稱為王師!
其實老百姓也不是很信任溫宜,畢竟她也姓愛新覺羅,大多數(shù)人都是見不得清朝的好,跟著一起鬧事,后來被溫宜的軍隊裹挾,進來了就脫不了身。
然而這世上還是有一部分聰明人的,他們看出了溫宜想要當女皇,而她若是想坐穩(wěn)皇位,就必須踐行她所宣傳的民族平等論,否則滿清容不下她這個叛徒,漢人也容不下她這個背信棄義之人。這部分人是真心跟著溫宜造反,能不能成都要試一試,百姓的日子實在是太苦了,這樣痛苦的活著,還不如拼一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