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甄嬛扳倒皇后之后,安陵容在背后偷偷捅了她一刀,將龍鳳胎與靜和公主的血脈悄無聲息的透露給了皇帝。
皇帝以雷霆之勢處置了甄嬛、溫實初和果郡王等人,但卻足足放任了甄沈兩家整整半年的時間才找借口徹底殺光他們,皇帝需要將這件事的影響力降到最低,以免使人推斷或猜到甄嬛私通一事。
戴綠帽讓這個帝王感到憤怒和羞恥,天子一怒浮尸百萬,可他卻不能將甄嬛做過的事情公之于眾,只能徐徐圖之,以遮掩事情的真相。
此案過后,皇帝的脾氣越發(fā)喜怒無常,尤其沒有耐心,時常有官員因為一些不經(jīng)意的小事而獲罪被抄家,甚至罪及全族的也不在少數(shù)。
前朝后宮無不戰(zhàn)戰(zhàn)兢兢,只有謙貴人一如既往,寵冠六宮。
其實皇帝并沒有失智,前朝那些獲罪的官員都經(jīng)過嚴查,實錘有罪之后,皇帝才會下旨抄家。
如今的皇帝總算是有幾分正史雍正的風采了,可惜前朝的官員不適應皇帝的變化,總是負隅頑抗,他們對皇帝敢怒不敢言,卻敢對弱女子出手。
謙貴人以宮女出身,獨寵于帝王,迷惑帝王心智,倒行逆施,關于謙貴人乃“禍國妖妃”、皇帝“耽于美色”的謠言在民間轟轟烈烈的傳播起來,在皇帝尚未察覺的時候,已漸漸形成了燎原之勢。
前朝御史請奏誅殺妖妃,直把皇帝惡心了個夠嗆,去特么的妖妃,還不是那些被抄家的人不甘心,所以搞了這么一出幺蛾子!
以前華妃或甄嬛獨寵的時候,怎么不見有人說她們是妖妃?還不是欺軟怕硬,打量著謙貴人出身不好,是個可以隨意拿捏的軟柿子!
若皇帝真如御史所言,處死了謙貴人,那就相當于他被百官逼退了一步,于帝王威嚴不利!當初甄嬛從甘露寺回宮,前朝后宮也鬧過這么一出戲,如今謙貴人的“惡名”遠不及甄嬛,皇帝斥責了亂傳謠言的人,直接將此事壓了下去。
不僅如此,一個月之后,謙貴人就因侍奉帝王有功再次晉升為謙嬪。
謙嬪能封嬪,既是因為寵愛,也是因為皇帝想利用她打臉那些不安分的朝臣,算是在夾縫中撿了個便宜。新入宮的小嬪妃見到謙嬪無不羨慕嫉妒,奈何位分低,只能忍著,唯有貞嬪和康常在,明里暗里的譏諷謙嬪出身微賤狐媚禍主。
謙嬪那些年周旋于皇后和安陵容之間,耳濡目染也學了幾分本事,沒多久康常在就被發(fā)落去了冷宮,貞嬪降位成了貞貴人。
無論寶鵑何等的得寵,安陵容一直都靜靜的呆在延禧宮,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教導兒子,少部分時間用來整治安家,安比槐是個豬隊友,安陵容沒少警告他,若是仍不知悔改,那就只能讓他變成一頭死豬。
自寶鵑得寵以來,不少嬪妃宮里的漂亮宮女都變得不太安分,不敬主子反而一心想著爬龍床,而寶鵑也愈發(fā)的……張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