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詩講究用典,有的詩人其用典的泛濫程度更是達(dá)到了無詩不有來處的地步,
讓人一讀他的詩就頭疼,手邊必須預(yù)備一本《詞源》,否則你根本讀不下去。
現(xiàn)代人寫詩已經(jīng)不講究這些了,現(xiàn)代人寫詩更隨性,更口語化,比如“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用啥典?就是一句大白話,與愛卿同三五個狐朋狗友喝醉酒后說的胡話毫無區(qū)別,無非就是人家詩人敢將粗話寫在紙上,愛卿與三五個狐朋狗友只敢嘴上說說不好意思寫在紙上而已。
很難說用典與隨性那個好。
用典恰當(dāng),能讓讀者讀你的詩時若行山**上,美不勝收,目不暇接;用典過爛,就變成了堆砌辭藻,賣弄學(xué)問,酸氣撲鼻,讓人討厭。
隨性也是一樣,隨性的最高境界是脫口而出,不加雕飾,貌似無意,實(shí)乃心聲。
愛卿詩也用典,但愿愛卿的詩酸氣撲鼻的地步。
成詩時間:2017年6月28日星期三
一
赤驥盜驪并驊騮,昏睡百年生髀肉。
天馬終非籠中物,何日不夢云間路?
青鳥一日三報喜,東海大潮起鯨波。
欲乘鑾駕踏青空,穆王揮鞭三踟躕。
二
提鞭東望問浦江,洪濤洶洶幾丈深?
不信鯨波踏不平,要將浦江作淝水。
環(huán)向諸將三叩首,一戰(zhàn)成名可有意?
回首單指凌煙閣,虛位堂堂正待君。
三
濤連五洋涌大潮,波卷颶風(fēng)動三江。
外灘最是好去處,前瞻后顧欣然望。
百年沉疴起翻掌,萬里海天作疆場。
再問諸將可有意,不做閨間小兒郎?
四
又提三軍投鞭來,眾將飚馬早奮蹄。
歡歌一路掩鑾鈴,刀劍出鞘遮云翳。
聞聽浦江涌大潮,敢向濤間屠大鯨。
男兒天生喜廝殺,不日外灘濺戰(zhàn)血。
五
勒馬橫戟踏外灘,細(xì)辨膻腥起天邊。
三軍將士本戍卒,刀劍渴久欲血戰(zhàn)。
向死而生又何懼?草澤最出男兒漢。
眾將聽令闇鼙鼓,終待巨鯨最解饞。
題擬歸上海
的盧識得云間路,又躍檀溪?dú)w東海。
追兵百萬望洋嘆,鞍馬如何追飛龍?
敢挽雕弓射天狼,敢掣雙股剁長鯨。
一朝運(yùn)來提勁旅,收取失地八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