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點,李凌月吃完飯便背了一個大包,急急忙忙跑去車庫,騎上小電驢風風火火的出了小區(qū)門口。
不一會兒,李凌月在一個店門口停下,那門匾上是狂草寫成的四個大字――青蓮書院。這是李凌月學書法的地方,從三年級開始已經(jīng)學了三年了。
李凌月從門口進去,順著石灰臺階上了二樓,在一張較高的桌子上站定。她從包里拿出毛氈鋪好,墨汁倒入硯臺,字帖放左邊,練習紙放右邊。放好后,她又從筆簾里拿出一只毛筆,跑去一邊的桶里將筆涮好,就打開字帖,蘸墨,寫下一個流暢的“藏”字。
一陣腳步聲傳來。
劉老師凌月,你來啦。先別臨帖了,寒假我們要創(chuàng)作,寫春聯(lián)。
李凌月我知道老師,我先找找手感。
劉老師行,你已經(jīng)開始學行書了,這次就寫行書的春聯(lián)。一會兒你自己去那邊的桌子上找一幅臨寫,覺得可以了,就下去找李老師拿紅紙。你,我還是很放心的。
老師走后,李凌月將“大唐三藏圣教序”寫了兩遍后,就去找了一副春聯(lián),一個字一個字的臨寫起來。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個小時過去了。李凌月停了筆,在旁邊找了個凳子,站的太久,腿和灌鉛了似的,一坐下去,瞬間就不想起來了。不過李凌月只坐了兩分鐘,就下樓拿紅紙創(chuàng)作去了。
鋪開紅紙,鎮(zhèn)紙壓其上,飽蘸濃墨,鎮(zhèn)定心神。只見那毛筆按提轉(zhuǎn)行,在紅紙上留下行云流水般的痕跡。沒有遲疑,沒有急躁,只順著心中早已爛熟的方向行筆,一副春聯(lián)一氣呵成,不過須臾落成。
……
李凌月連著上了十幾天的書法課,不管是大門上貼的,屋門上貼的,爺爺奶奶家還是外婆外公家貼的都是夠用了,別說還寫了七八個“福”。
除夕
已是黃昏,黃暈的光照著,灰白的煙冒著,鍋里餃子翻騰著,發(fā)出咕嚕咕嚕的聲音。遠處的天空間或綻開幾朵流彩的煙花,別人家傳來清脆有力的鞭炮聲。李凌月正在這天地間感受年的意味,一個聲音將她的思緒拉回。
爸爸凌月,來,和我放鞭炮去。
李凌月哦,來了來了。
李凌月快步走到大門口,幫著爸爸把鞭炮鋪在地上。爸爸點了芯子,一串金色火花之后,緊接著是震天動地的響聲。似是雷電交鳴,又似鼓點如雨。
鞭炮聲似猶在耳畔,媽媽的聲音便從屋里傳來。
媽媽凌月,餃子好了,快來吃飯。
李凌月來了來了!
李凌月那里的習俗與其他地方不同,他們在中午吃的豐盛,除夕的晚上就只吃餃子,據(jù)說吃的越多,長的越高。
餃子冒著熱氣,一口咬在嘴里,肉和著菜被油湯包裹著滑進嘴里,只覺滋味十足,回味無窮。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餃子,其樂融融。
……
初一
李凌月一家天蒙蒙亮時便到了老家,幫著貼春聯(lián)。寬的貼大門,窄的貼屋門,柱子上再貼兩副,福字倒貼好寓意。李凌月看著自己寫的對子一副副被貼起來,心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過年的氣氛更是讓她心情愉悅。李凌月拿到壓歲錢時,面上不顯,心里卻笑開了花,過年可真好。
春節(jié)年年都過,卻不知再過一年,心境還如當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