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詮釋“何以中國,何以不朽”
華夏大地何以中國,中華文明何以不朽?
歷史文物會告訴我們答案。
近日,故宮博物院大展“何以中國”開展。
展出130多件上起石器時代下至清代的文物,
涵蓋石器、陶瓷、玉器、青銅器、金銀器、書畫等多種門類。
故宮文華殿“何以中國”展前廳中心位置擺放的一級文物——何尊,
是此次特展毫無爭議的主角。
這件西周初年鑄造的青銅尊,口圓體方,內(nèi)底鑄有銘文12行,共計122個字,記述了周成王營建成周并舉行祭祀的一系列活動。
其中的第七行起首四字“宅茲中國”是目前所知最早出現(xiàn)的“中國”一詞。
快評
@ 肖小孟:文物不語,卻沉淀了無數(shù)文化結(jié)晶;時間不言,卻見證了源遠流長的歷史。
古人的智慧和生活方式?jīng)]有隨著時間逝去,在一件件出土的文物中,愈發(fā)清晰,彰顯著中華文明的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