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你怎么了?”
元七“沒事?!?/p>
元七不習慣傾訴。
這也許不是個好現象,但她不樂意,對此可能會導致的結果感到害怕。她之前,剛剛出院,十歲、四年級的時候,被收養(yǎng)了,卻還是整宿整宿的睡不著覺,覺得心里情緒繁雜喘不過氣來,所以去找了班主任。老師是父母親那一輩人,甚至可能要再大一些,聽也沒聽,就把她的愁苦定義為同學之間的小打小鬧,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龍?zhí)?/a>“這點挫折就把你打倒了?”
元七是轉學生,而他也沒有耐心的去問家長有關之前的學習情況,對她的家庭情況也并不了解。但他知道,一直有同學會嘲笑她。
元七想說不是,可是那人揮了揮手讓她離開,她像一只千百次被拋下摔斷腿的鳥,隨意丟棄,不論生息。挫折是什么?定義又是什么?這個詞本來就是大家定義,站在不同角度的話,沒有人可以信誓旦旦以一種教育姿態(tài)來指責的。壓垮駱駝的從來不是挫折,壓垮她的也不是,而是洶涌而來的痛苦。她無法接受自己的冷漠,失去了父母,更多的不是有關于未來的迷茫與悲傷,而是解脫。
她知道這是不正常的。
不會有十歲小孩這樣想的。
心理成熟過早,也是一種痛苦。她一時間分不清自己對親生父母復雜的情感,不完全是恨,也不可能完全是愛。她討厭他們的所作所為,讓她至今難以走出陰影,可她又感激涕零他們在最后時刻也想著她——陳媽媽說,他們的最后一句話都是,“小七還好嗎”。
她張了張嘴,最后什么也沒說,沒有反駁,沒有機會反駁,沒有想要反駁。就這么誤會著吧。她默默的退出了辦公室,帶上了門。
關上房門,關上心門。
在那之后,就再也不想講出自己的心聲了。裝作快樂,裝作無憂無慮,裝作沒睡醒,裝作什么都不懂,足夠了。沒有人會發(fā)現的。發(fā)現,也無所謂。這么說起來,陳玘第一次見到的元七,就是戴著面具的元七。既然這樣,她也就不怪他好了,她什么都沒和他說。
其實如果沒有那個老師,她也會選擇閉口不談。她不是這樣的性格,同時認為這太過荒謬,不會有人相信這種想法的。聽的多了,她自己也差點被洗腦,那句話深刻腦海。
“小孩子想這么多干嘛?!?/p>
是啊,干什么呢?
周雨“小七…算了,我不逼你,不想說也沒關系?!?/p>
周雨“我等你想說的那一天?!?/p>
“為什么?!?/p>
元七沒有發(fā)出聲音,沒有比口型,只是輕輕動了動嘴巴,甚至沒有抬頭看他。可是他懂了。
周雨“我們雖然沒認識多久,但我真的很喜歡你,把你當妹妹?!?/p>
周雨“我希望你能快樂?!?/p>
周雨“不是表面上的快樂,我希望你能發(fā)自內心的笑。”
周雨“不要因為之前發(fā)生的某些事情而停滯不前,七七,人要朝前看?!?/p>
周雨“沒有人會停住腳步,我們也不能。”
元七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只恐高的鳥,顫顫巍巍飛起來,瑟縮的站在枝杈上,沒站穩(wěn),摔了下來,痛的掉眼淚,爬不起來,在原地停住,再飛,循環(huán)往復。沒有人幫她,她的路只能自己走。
可是她現在好像被人接住了。掉落,失重,恐懼,最后落入一個懷抱。她不明白這是什么感覺,她不懂愛甚至抗拒愛,拒絕生活中出現除了家人以外的親密關系,卻依然知道周雨是不一樣的。
很不一樣。
她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全盤托出。
但不是現在。
元七“等我拿了第一個冠軍。”
周雨“等我們拿了第一個冠軍?!?/p>
就告訴你,為什么我要悲傷。
---
七七不是一般的慘我得先說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