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安潔去首都圖書館借書,看到了令我動容的一幕:
一次扎著蝴蝶結5歲左右的小女孩,在認真地逃選書籍,只...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話本小說。" />
有一次,安潔去首都圖書館借書,看到了令我動容的一幕:
一次扎著蝴蝶結5歲左右的小女孩,在認真地逃選書籍,只見她在一排書架邊停下來,抽出一本書,對看護她中年女子奶聲奶 氣地說:
小女孩奶奶,我可以看這一本嗎?
中年女子當然可以啦,這里的書,喜歡看哪一本,就看哪一本。
中年女子回答。要不是小孩叫她奶奶,我完全不會相信“奶奶”會這么年輕。眼前的中年女子略施粉黛,一襲連衣裙顯得知性優(yōu)雅。
聽了她的話,小女孩便著書到一邊的椅子上認真地看起來。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她拿的是一本《中國詩詞大會》。
“那么小的孩子,她看得懂嗎?”與之隨行的一位大媽一臉驚訝。
“她看不看得懂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想從小培養(yǎng)她讀書的習慣,讓她被書愛上讀書的感覺?!?/p>
一開始安潔還在想,小女孩究竟是被古色古香的封面吸引了,還就被觸動了,像平靜的湖面泛起了層層的漣漪,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
安潔想,一個從小便培養(yǎng)孩子閱讀習慣的家庭,一定深深懂得讀書對個人發(fā)展的重要性,他們對孩子言傳身教的教育方式,也必會使孩子一生受用。
從小熱愛讀書的孩子,長大以后,必定是一個內心極其富足且思維足夠開闊、格局一定夠大的人。因為我聽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的氣質里,藏著曾經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
一葉一菩提,一書一世界。
安潔想信,但凡熱愛讀書的姑娘,必定氣質如蘭,知性優(yōu)雅,一如董卿。
提到董卿,我覺得用“腹有詩書氣自華”來形容她簡直再適合不過了。隨著《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的高分上線,董卿實力圈粉,婦孺皆知。
一直以來,我很喜歡古典詩詞,但也僅限于喜歡。自從《中國詩詞大會》開播、我很驚訝董卿怎么會對詩詞這么熟稔,簡直就是出口成章,難道是節(jié)目組準備好的嘛?但跟快,我就覺得這一說法完全不成立。
想想看,即使實先準備好,要全部背下來也需要時間,何況,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還要即興發(fā)揮,誰又能做到未雨綢繆呢?這一切,安潔更相信是董卿平時積累的結果。
董卿的父母都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出生于書香世家的她,耳濡目染,從小就對書愛不釋手。
讀中學時,她母親0每個寒假都給她開列書單,從中國的《紅樓夢》《西游記》《史記》到外國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茶花女》,她基本上做到了三五天就通讀一本。
有時董卿讀書實在太快,心存疑慮的母親還會抽查,找出名著中的某一章節(jié),讓她簡述故事情節(jié)或說說人物關系,她總能絲毫不差,對答如流。
“時間是有限的,我不會反復去讀一本書,但唐詩宋詞元曲這些除外。因為如果不反復閱讀,我很難體會古人想表達的感情。”對于浩若煙海的各類書籍,董卿如說。
出于對古典文學的喜愛,她在華東師范大學進修了中國古典文學,在她看來“古典文學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學習古典文化就猶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那里你可以望得更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