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繼續(xù)在講臺上面激情洋溢的講著課:
經(jīng)歷造就成就。王爾德的故事和王爾德的童話一樣說不完,道不盡。王爾德家境富裕,他出生于一個中產(chǎn)階級的家庭,20歲的時候便考上了牛津大學,在大學里面一直是特立獨行的那種學生,據(jù)他的同學回憶,他才高八斗,對學業(yè)非常有天賦,在學生時期就憑借《拉芬納》的得獎鶴立雞群。也許是這樣一種奇特的生活導致王爾德才有如此才情。
誠如《快樂王子》,王爾德的藝術理念始終貫穿著愛,要相信愛的價值與意義,愛是付出,愛是需要,愛是生命,他將愛作為美的度量衡,是王爾德童話的一大藝術特色。
對于王爾德所存在的時間,那是個有趣而禁閉的年代。王爾德想穿什么新潮的奇裝異服就穿什么新潮的奇裝異服,想要獲得誰的愛慕和敬仰便放開手大膽的追尋。王爾德對于愛毫不吝惜,他總是勇于表白自己的感情并真誠地發(fā)現(xiàn)愛,尋找愛。
?最終王爾德還是離開了我們。在西方社會王爾德的逝去不是一種結束,而是某種意義上一種更為開放的社會風氣的新開始。社會是現(xiàn)實殘酷的,而童話是浪漫優(yōu)美的,童話可以洗滌凈化我們的心靈,童話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本我。這就是為什么幾百年來有那么多人拜訪王爾德的墳墓,留下了大大小小,各種顏色的紅唇。
關于王爾德簡介老師說完了。老師提問,“王爾德大家都比較熟悉了,今天算是一門重溫的課程。我想邀請一位同學談談他關于王爾德的認識,”老師拿出點名表,“志浩,你剛才遲到了,不如你來講講關于王爾德的認識。”
志浩整個臉刷都紅了,畢竟王爾德有些敏感?!拔抑恢?,他對于愛的追求太過于自私,造成了整個婚姻的悲劇?!?/p>
老師看見志浩比較難為情,便邀請志浩坐下來。老師繼續(xù)請其他同學分享自己關于王爾德的認識,就在一個個同學的講解中,王爾德變得立體了起來。
瑤瑤在課上收到了志浩久違的訊息,“我最近有些忙,對不起,但是我抽空給你發(fā)的信息你為什么都不回復呢?”
瑤瑤看見黃色短發(fā)女孩還在擺弄著她的手鏈,而一旁的志浩卻依然在看手機。瑤瑤真的不想理會志浩,他都已經(jīng)有女朋友了,那些噓寒問暖的信息她看都不想看,更別提回復了。
這次課上面發(fā)的信息,瑤瑤其實很想輸入“請專心聽課”,想想志浩的女朋友坐在那兒,她稍作衡量,把這五個字撤銷刪除了。
瑤瑤看了一下手機,志浩最近這段時間給她發(fā)了一百條信息,整整一百條。但是她可不想做別人眼中的第三者,這些充滿關愛的信息她一條都沒回,甚至有些看都沒看。
既然已經(jīng)表達了祝福,有何怕決絕。但決不是因為絕情,只是怎么說呢,簡而言之就是三個字——沒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