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娜還是要和湯姆結(jié)婚了,他們一起去買婚紗。但沉浸在幻想中的湯姆總是關(guān)心自己的電影比婚禮更甚,被冷落的讓娜穿著婚禮服沖進(jìn)了大雨之中。保羅溫柔地為透濕的讓娜洗澡。他追著她,向她講自己,希望讓娜回到身邊。讓娜告訴他,一切都結(jié)束了。二人追逐著來到一個大廳,那里正在舉行探戈舞大賽。在最后一曲響起時,保羅追著來到了讓娜母親的家中,他說愛讓娜,想知道她的名字。讓娜手中的槍響了,保羅倒在陽臺上,他的身下,是一片灰暗破舊的巴黎屋頂。
保羅(馬龍·白蘭度飾)是一個年近五旬的美國作家,定居在巴黎,他的妻子剛剛自殺了,現(xiàn)場十分可怕。而他也知道,妻子生前有情人,情人有與他一樣的浴袍,在同一個旅館里住著同樣的房間。但他深愛著妻子,無法忍受她就這樣慘烈決絕地離開。
在清冷陰郁的初春街頭,疲憊不堪的保羅與青春艷麗的讓娜擦肩而過,又相遇在一間待租的空曠公寓里。二人的目光交錯,幾乎沒有一句言語,很快就開始瘋狂地做愛。
讓娜(瑪麗婭·施奈德飾)去火車站接男友湯姆,他是一個年輕的導(dǎo)演。讓娜快樂地奔過去擁抱親吻湯姆,湯姆卻忙著招呼同伴架起攝影機。原來他要為電視臺拍一部叫《一個年輕姑娘的生活》的節(jié)目,他決定用讓娜作為主角,把他們此后的交往一直到結(jié)婚全部拍下來。
讓娜經(jīng)常去那間公寓與保羅幽會,她看出保羅很憂傷很孤獨,想了解他,但保羅拒絕告訴她什么,也不想知道她的一切。于是,他們在只有一張床墊的公寓里象動物一樣地做愛,用嚎叫代替名字。保羅也很粗魯,讓娜很不解,有時也憤怒和傷心,但她漸漸發(fā)現(xiàn),自己愛上了這個神秘古怪的男人。
讓娜和她的小男友若即若離的關(guān)系似乎是條線索,其實也反映的是讓娜和保羅的關(guān)系.我覺得整部影片都是在表現(xiàn)保羅的狀態(tài),對亡妻的懷念,對讓娜的感情.可以看出,保羅似乎什么都不在乎,他對讓娜的態(tài)度惡劣.對亡妻的懷念似乎讓他害怕與一個女人關(guān)系太過親密.他不愿告訴讓娜自己的名字,也強迫讓娜不說她自己的事情.他們像動物一樣在公寓里享受原始的激情.在保羅看來,這種最純真的關(guān)系正是他想要的.但是讓娜受不了,她厭倦了這樣什么都不了解,不真實的感覺.于是她寧愿選擇了電影大于生活的小男友.驚恐的保羅害怕失去讓娜,他甚至答應(yīng)告訴她名字,但是來不及了.已經(jīng)死心的讓娜受不了保羅的不不逼迫,開槍打死了他.并且反復(fù)的喃喃自語騙自己根本不認(rèn)識保羅,甚至連他叫什么都不知道.保羅甚至開始幻想他們的孩子和幸福的未來.他一步步走向窗臺,然后是白蘭度扭曲,悲傷,天真的臉.他倒在了陽臺上,后面是一片破敗的老城.
電影講兩個陌生男女,剛見面就霸王上攻,之后就一直斷斷續(xù)續(xù),但他們都不知道對方是誰。女人神神叨叨,男人不負(fù)責(zé)任狀。
電影沒有想象的好看,拍攝風(fēng)格可以跟伍迪艾倫有得一拼。典型的法國經(jīng)典絮絮叨叨。愛情和運動都是莫名其妙的。
不過其中有幾個片段,還是值得欣賞的,尤其是說背后的花邊新聞也很多。
而貝魯托奇在2012年就承認(rèn),這個片段是真實拍攝的,而且沒有征得瑪利亞的同意,最后白蘭度并未因此道過歉,直到馬龍·白蘭度2004年去世,他也沒有向受害者道歉,這也算得上是這位“教父”人生中永遠(yuǎn)抹不掉的一大污點。
女主采訪:“盡管在鏡頭下,馬龍沒有真的強暴我,但我卻留下了貨真價實的眼淚。我當(dāng)時備受屈辱,說實話,我覺得自己就是被馬龍和貝托魯奇強暴了。事后,馬龍也沒有給予我適當(dāng)?shù)陌参亢颓敢?。好在那個鏡頭只拍了一次?!边€有導(dǎo)演想捕捉的是抹黃油的不適感而不是被強暴的真實感,分明斷章取義
簡直難以想象到導(dǎo)演和主演可以卑劣到這種程度,聯(lián)手強奸不知情的女主,只是為了所謂的藝術(shù)。這樣的藝術(shù)讓人作嘔。
不同于《戲夢巴黎》,這部片子充斥著一種陰郁怪誕而又絕望的氣質(zhì),而且很難懂。但又與《戲夢巴黎》相同,兩部電影主題都是愛情與人性,在60年代那個特殊的時期碰撞出的特別的火花。
導(dǎo)演是指導(dǎo)《末代皇帝》而獲得奧斯卡七項大獎的意大利導(dǎo)演貝魯托奇,主演是大名鼎鼎的馬龍·白蘭度,故事是白蘭度飾演的中年作家與女主角瑪利亞的一場虐戀,而在片子后半部分,白蘭度用沾滿黃油的手侵犯了當(dāng)時年僅16歲的瑪利亞。
只見三面,突如其來的交媾。拒絕了解和深入,撕扯掉外衣,回歸最原始的性別相處,這是室內(nèi)的愛情。長久的相識,靠影像來記錄,按規(guī)定扮演,片面乃至假裝訴說,這是室外的婚姻。兩者一開始便是背離。愛的時機的不對稱。因愛而生的嫉妒、報復(fù)乃至褻瀆。豪酣的探戈,寂靜的死亡。
著名導(dǎo)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承認(rèn)與馬龍·白蘭度聯(lián)手策劃了[巴黎最后的探戈]中對女主角瑪利亞·施奈德的強暴戲:“想捕捉她作為女孩的反應(yīng),而不是演員。” 此事是影史上臭名昭著的污點。
記憶很深的另一部片兒的對白:“我有時真想殺了你”,“其他時候呢?”“其他時候我想永遠(yuǎn)愛你”。極致哪怕是接近極致的境地,你沒有遇到不代表不存在。 兩個人,相愛時也不能變成一個人,也無法消除作為人的孤獨,這就成為愛人們的永恒矛盾。很愛的片兒,不知以前被誰騙說爛,悶,到現(xiàn)在才看。
極致哪怕是接近極致的境地,你沒有遇到不代表不存在。兩個人,相愛時也不能變成一個人,也無法消除作為人的孤獨,這就成為愛人們的永恒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