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宴上暗流涌動,早已視為常態(tài),作為高位上的唐玄宗,似乎有意看戲,親自為梅妃斟了一杯茶水道:“各府家眷都來了,襯的皇宮內(nèi)比之以往更加熱鬧,畢竟你在宮中,常常... 更多精彩內(nèi)容,盡在話本小說。" />
宮宴上暗流涌動,早已視為常態(tài),作為高位上的唐玄宗,似乎有意看戲,親自為梅妃斟了一杯茶水道:“各府家眷都來了,襯的皇宮內(nèi)比之以往更加熱鬧,畢竟你在宮中,常常不曾外出,今日借這個機會,不如下去與旁人聊聊,或者去找太子妃和和政?!?/p>
梅妃雖說不是特別了解唐玄宗,也不是蠢笨人,自然聽出這話的弦外之音。
皇上對她的態(tài)度,早已讓她成為了各府家眷爭搶的目標(biāo),如今她坐在皇上身邊,就算有心人也不敢往前上湊,怕惹怒了龍顏。
偏偏她也不是愛熱鬧的主,她故作沉思片刻,才回道:“和政和太子妃母女相談甚歡,臣妾自不便打擾。”
忽然話風(fēng)一轉(zhuǎn),略帶嬌嗔:“還是陛下覺得臣妾在身邊礙眼了,若是這樣,臣妾走便是?!?/p>
眼中沁著淚水,恍若隨時都能掉下來,再加上梅妃輕易不展示自己的媚態(tài),當(dāng)真讓唐玄宗愛憐的很。
唐玄宗拿起桌子上的葡葡,親自褪去了葡萄皮,喂到了梅妃嘴邊。
梅妃面頰紅潤,含羞帶怯的吃了陛下送的葡萄。
可惹得宮中其他妃嬪羨慕不已,就連坐在壽王旁邊的楊玉環(huán)都輕瞥了她幾眼。
還是和政小跑上前,才打破這濃郁的情愫:“祖父,孫女一直念著梅妃救兄長的恩情,這次來宮宴時,意外所獲一支梅花簪,剛來到就聽說梅妃娘娘病了,不來宮宴,準(zhǔn)備宮宴過后再送給娘娘,這不是巧了,娘娘來了,和政也不必親自前去叨擾娘娘,想趁此把梅花簪送予娘娘,以表自己的心意?!?/p>
和政將梅花簪拿了出來,特意送至他皇祖父面前:“不如皇祖父給梅妃娘娘戴上可好?!?/p>
此舉引得唐玄宗爽朗一笑,并連聲夸贊:“和政果然有心了?!?/p>
唐玄宗親自接起梅花簪,給梅妃戴上,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并順帶提了嘴:“你兄長常住上宮,又素來與梅妃親近,下次再有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可以托你兄長送給梅妃。”
說者有心,聽者都明白了其中奧妙之意,宮內(nèi)最忌諱的便是私通,尤其梅妃和郡王,又是這層關(guān)系。
先不說梅妃和郡王的年齡,與唐玄宗相比,倆人差的實際上不多,一個正值貌美,一個正值年輕,放誰身上都會有意編排兩句。
唐玄宗雖然人老了,眼睛可不瞎,更何況他宮內(nèi)宮外安排的皆有眼線,梅妃與誰私交過密,來往過重,唐玄宗又豈會不知。
但是李豫和梅妃又沒做出什么逾規(guī)的舉動,他實在不好明說什么,就借此機會說出。
梅妃對李豫可沒有那方面的心思,她與郡王最近走的近,還不是因為楊玉環(huán)的事情,畢竟楊玉環(huán)一到,證明她進冷宮就不遠(yuǎn)了,到時候深宮冷寂,誰都能踩上一腳。
尤其是她曾經(jīng)站上高位,得到皇帝的寵愛,后宮的妃子誰不嫉妒,若真的到那時,肯定許多人都圍上來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