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能證明很多東西,也能讓我們看見未來,產生回憶,可以說,時間貫穿了我們整個的一生,生命依附者時就存在。
同時,也見證了我們的成長和成熟,參與了我們的悲歡離合,以及所有的事情。
即便如此,時間流逝誰也擋不住,無論你的曾經是美好的、還是痛苦的,一切都會被時間遮蓋。
隨著時間的流逝,有很多事物會變得迷糊,也有很多鮮活的愛戀成為記憶里的傷,也有些成為閃光。
無論如何,一切終將過去,一切都將沉寂,一切終將成為往事。
有時候,我們感覺,時間能夠治愈一切,時間用模糊和遺忘的手法,讓人們漸漸遠離過去。
我們也學著用一段時間來忘記傷痛,以至于過度到把曾經當作一場夢,在能力記起,也忘記,似乎無關痛癢。
我們喜歡在時間里療傷,覺得時間能撫平很多東西,包括曾經的刻骨銘心。
關于這點,王朔也曾說過:“想開點,現在刻骨銘心的慘痛,過個幾十年再回頭看看,你就會覺得無足輕重?!?/p>
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善于記住好的事情,善于忘記讓自己痛苦的事情。
樂于享受當前的美好時刻,并使它成為生命里的永恒,即便在回憶中已經變了模樣,那也是一種幸福。
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以自己的喜好度量事物,進行取舍,對于痛苦的事情,采取回避、遮掩,刻意的讓時間磨平或者變淡。
?
劉墉說:“只有不喜不悲的人,能當得起大喜大悲。也只有無所謂得失,不等待回音的人,能攀上人生的巔峰?!?/p>
或許,人只有活到一定年紀,經歷過人生的各種磨礪,才會練就不悲不喜的人生態(tài)度。
也就是說,當你年輕時,以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時候,你可能又覺得其實人生并沒有所謂的答案。
如此看來,不是時間讓我們淡忘了痛苦,而是我們自己的經歷和修煉,讓痛苦變得無足輕重。
因此,看清、看淡的心態(tài)是主因,時間只不過幫我們完成了一場人生修煉。
記得張愛玲說過:“真正能治愈你的從來不是時間,而是明白。
?
深以為然,現實告訴我們,時間并不能至于你的傷痛,現實證明時間撫平的只是你不需要的那部分,至于刻骨銘心的事情,依舊會結痂成為傷疤。
雖然我們不能擺脫時間的控制,但是時間不能治愈一切,一切關于自己的事情,需要我們從內心上去看淡,或是看透。
一切關于你的悲喜,都需要在精神上得到撫慰,必須要靠自己感受和領取,靠自己的意志和堅持去嘗試著一次又一次忘記。
自己的傷痛,只有自己能給治愈,只能靠自己一個人,在生活的閱歷中,在經受磨礪之后,面對現實,不念過往,讓自己想開點,從而達到治愈自己的目的。
只有自己的心靈,才能讓自己快樂起來,只有與自己的靈魂產生共鳴,才能把自己從傷痛中解救出來。
正如六祖壇經所寫:“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菽苓M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心不動,風又奈何?
所以,時間只不過是表現,主要是讓自己想開,人一旦開悟了,什么都過去了,也都不計較了無所謂的事情了。
也許曾經感情對你很重要,讓你有很深刻的感悟和痛苦,不管是怎樣的經歷,忽然,有其他事情讓你明白,曾經已經回不去,一切不過是生命的暫借。
當你明白了活在當下的重要性,你也就明白自己的內心,不管曾經傷痛有多深,讓自己忘記,才是最好的治愈。這也是在領悟中覺醒,而在精神升華中,得到內心的解脫。
如此,真正能夠治愈你的從來不是時間,真正能讓你得到解脫的,獲得自由的,應該是明白。
只有內心釋然了,只有徹底想明白了,才會主動放下,才能忘記。
才能像楊絳先生所說:“把自己還給自己,把別人還給別人,讓花成花,讓樹成樹?!弊屪约撼蔀檎鎸嵉淖约?,讓過去成為過去式。
所以,成熟的人都會明白冷暖人生,悲喜自渡。
用一份內心的理智做決定,安靜下來,梳理人生過往,你會發(fā)現,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若想余生安好,就要保持心態(tài)平和,學會堅強和自己消化人生中的痛苦和憂傷。
想開、看開、放開、忘記,這才是真正的不為難自己,不盲目,不較勁,不自自己折磨自己。
因為你要明白,只有好好愛自己,才能治愈自己,這世界沒多少人心疼你、在乎你。
治愈自己,唯有自己,人生悲喜,唯有自渡,讓自己明白,讓自己釋然,讓自己忘記,這才是一切治愈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