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時空交織
在記敘一件較復雜的事情時,在同一時間段中,先敘甲地的情況,再敘乙地的情況,轉而再寫甲地的人事,這就是‘時空交織”的文章構制方法。它有利于結構緊湊,文字簡練。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訊,題為《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說的是平陸縣六十一個民工突然發(fā)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寫民工中毒后的場面,接著寫衛(wèi)生部接到緊急求援電報,再寫平陸醫(yī)院搶救經過,轉而又寫北京有關醫(yī)藥商店調運緊急藥品的情況,如此輪流反復交織的敘說,構成了一曲動人心弦的凱歌。當然,采用這種方法有一定難度。
有時,在敘述一件事的過程中,作者運用插敘、補敘等手法,也可構成“時空交織”的感覺,我們把這種謀篇方法也納入“時空交織”中。
十四、一波三折
記敘性文章要避免平鋪直敘,記流水賬,如能寫得波瀾起伏,就能引人入勝,耐看.俄國作家柯羅連科的寫景小品《火光》通篇運用了象征手法,但從字面上看,數(shù)百字的短由作者的感受引發(fā)了一波三折的景物變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開頭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為然,認為還遠著呢,興起一波;自己從不相信到信服,興起一波;由‘非常遙遠”到“畢竟就在前頭’,重要的是‘必須加勁劃槳”再興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讓讀者產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覺,方能做到引人入勝。而脫離生活,故弄玄虛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讀者,還會適得其反。
十五、欲揚先抑
“欲揚先抑”與“欲抑先揚”是相反的兩種布局方法。楊朔寫過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說小時候因為被蜜蜂整過,因此對它總有疙疙瘩瘩的厭惡之感,但后來在廣東從化參觀了養(yǎng)蜂場,嘗到了荔枝蜜,又聽了養(yǎng)蜂老人的一番介紹,對小生靈蜜蜂頓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懇、無私的品質正體現(xiàn)了中國勞動人民的美德。這是典型的欲揚先抑寫作手法。所謂欲揚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頌揚的對象,而落筆開始卻貶抑它,批評它。前文的“抑’,反襯了后文的“揚”。采用這種寫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牽強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