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怪就怪自己,有本事喜歡上別人,沒本事讓人家喜歡你。
樂觀一點,開心一點,生命如此短暫,別浪費時間在不值一提的事情上。
總有一個人會改變自己,放下底線來迎合縱容你。不是天生好脾氣,只是怕失去你,才寧愿把你越寵越壞,困在懷里。所謂性格不合,只是不愛的借口。
生活的真諦在于寬恕與忘記:寬恕那些值得的人,忘記那些不值得的人。
不要把不經(jīng)大腦的毒舌當成個性卻毫不顧忌朋友的感受,無論是誰,都應該學學該怎么說話才能避免傷害無辜的人,坦率不是說話不經(jīng)大腦的傷人,個性更不 是自私的表現(xiàn)。我們無法做到照顧每個人的感受,但我們起碼可以做好自己。痛快表達,是開口閉口把握得當,不是狂妄自大、自私自利,別搞錯了。
人生最低處有一個好處,就是無論從哪個方向努力,都是向上。
如果有一天你問我"我們能不能在一起不離不棄,直到白頭偕老"。我回答你的是"你能,我就能"。
曾經(jīng)在某一個瞬間,我們以為自己長大了,有一天,我們終于發(fā)現(xiàn),長大的含義除了欲望還有勇氣和堅強,以及某種必須的犧牲。
如果很喜歡很喜歡一個人,那么,保持一個朋友的距離就夠了,這樣可以一輩子。千萬不要奢望靠近,人一旦有了貪欲,就注定要失去。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會被別人搶走的。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
如果你很喜歡很喜歡一個人,那么請保持朋友的距離,這樣一輩子就不會失去,千萬不要奢望靠近,人一旦有了貪戀,就注定要失去,有些風景只能喜歡,不能收藏,就像有些人只適合遇見,卻不適合牽手。
下次再遇見喜歡的人,一定要提醒自己,只做朋友,只談笑風生,不可以動情,不遠不近的欣賞,淡淡的喜歡,不至于最后亂了初心,敗了芳華.
這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隨處可見的漂亮妞,隨處可見的有錢人,和隨處泛濫的愛情,卻唯獨缺少了愛情里,本不該缺失的那份責任感,安全感還有忠誠。
最愛你的人,不是沖著你的光芒匆匆趕來,而是看到你在泥地里艱難前行時,不顧你的狼狽,溫柔地伸出了手。
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如要鍛煉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yǎng)成堅忍的性格。
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有些人之所以不斷成長,就絕對是有一種堅持下去的力量。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
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shù)倍于普通人。所以,關(guān)鍵還在于自己。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我只怕人不如書好對付。他們會看不起你,欺負你,或者就嫉妒你,或者又欺負又嫉妒。
父親說,沒什么該不該,最喜歡什么,就學什么。我卻不放心。只問自己的喜愛,對嗎?我喜歡文學,就學文學?愛讀小說,就學小說?父親說,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楊絳 《將飲茶》
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
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苦痛中練出美德來。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
人畢竟是血肉之軀,帶些缺點,更富有人情味吧。
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jīng)常憑靈性良心來克制自己,就是修養(yǎng)。
人類并不靠天神教導,人的本性里有靈性良心。在靈性良心的指引下,人人都有高于物質(zhì)的要求。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是藝術(shù),我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靈魂的美惡,不體現(xiàn)在肉體上。
一個人有所不足,就要自欺欺人。一句謊言說過三次就自己也信以為真的。這個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爐,燒煉出一批又一批品質(zhì)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質(zhì)也不相同的靈魂。
年輕時不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時間跑,地球在轉(zhuǎn),即使同樣的地點也沒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現(xiàn)在我也這樣,感覺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葉子的變化,聽鳥的啼鳴,都不一樣。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獥罱{
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于人的本身。
我是一位老人,凈說些老話。對于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么良言貢獻給現(xiàn)代婚姻。只是在物質(zhì)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jié)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和鼓勵,兩情相悅。門當戶對及其他,并不重要。
一個人有所不足,就要自欺欺人。一句謊言說過三次就自己也信以為真的。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yōu)橄硎?,是精神對于物質(zhì)。
人能夠凝練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覺水流。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權(quán)位,就沒有余暇顧及其他。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