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休是被李林甫成功拉攏的重要鋪路人物之一,但相比另外兩個人,韓休這位前宰相只能算是個小人物了。因為那兩位一個貴為王爺,另一個則是李隆基最為親近的人。 ”
“這個被李林甫拿下的王爺是李隆基的哥哥,寧王李憲。 ”】
“哦,看來朕對孩子們的教育還是疏忽了,身為王爺,竟然連個奸臣都區(qū)分不了。一個個的眼睛都瞎了?!?/p>
說到這里,李世民也很郁悶,他自己可是出了名的慧眼識珠,多少人才都是他籠絡(luò)過來的,可是他的子孫后代真是半點優(yōu)點沒有繼承到。
“皇帝最親近的人,是后宮妃子還是宦官?”長孫無忌猜想道。
“妃子應(yīng)該不可能吧!”這李隆基即便眼瞎好享樂 ,可好歹也是見過世面的人,怎么會倒在美色上,就是他程咬金都不會犯這種錯。
反而李世民心中覺得有道理,他可是經(jīng)歷過前朝戰(zhàn)亂的人,在楊廣登基前有人想過他會硬生生將一個國家給搞垮嗎?
可他還是做到了,所以李隆基要是腦子進水貪圖美色,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這么一想李世民心中就很慌了,要是李隆基跟楊廣一樣將大唐給敗光了,那他大唐就是個笑話,這才多少年啊。
【“說來有趣,這寧王不是李林甫主動找來的,而是主動來找李林甫的。 ”
“這件事發(fā)生在李林甫擔任吏部侍郎期間。 ”
“ 有一年,李林甫負責(zé)考核朝中官員,寧王李憲在私下里找到了他,塞給他了一頁紙?!?/p>
“李林甫打開一看,原來是份名單,在上面一共列了十個人的名字。 ”
“明白了,這十個人的政績估計不強,唯恐下崗,所以托關(guān)系走了寧王的門道。 ”
“這是件比較讓人為難的事情,但一般情況下不外乎兩種方式解決,一種是給王爺一個面子,勉為其難地把事情應(yīng)承下來,放這十人一馬;另一種情況則是完全不給王爺面子,公事公辦,該貶的貶,該免的免。 ”
“ 這兩種處理辦法都是官場上常用的,不過無論是哪一種都存在相應(yīng)的風(fēng)險,不是得罪了托情的人,就是敗壞了自己的名聲,所以李林甫沒有選擇這兩種方案而是另辟蹊徑地解決了問題。 ”
“ 李憲激動了,他很有給李林甫點個贊的沖動。 ”
“這個人情商極高,太會辦事,讓人感到很舒服。 ”】
這李林甫的做法簡直就是小刀扎屁股,給人開了眼了,沒想到還有第三種選擇。
那些情商不高的人以后再也不怕得罪上司了,得趕緊記下來。
“這就是個淫才!”長孫皇后憤怒極了,她在后宮一路看下來,對于這個李林甫沒有半點好感。
如果李隆基以后親近他,那么她就不疑惑為什么他會將國家治理成這樣了,親小人而遠賢臣,怎么能夠看到這個國家的真正情況。
“位居不高不低位,有此處理方式或許是不得已而為之,全部通過說不過去;此番做法既賣了人情,又拿了好處?!?/p>
要不是一門心思完全不放在正道上,房玄齡也不得不感嘆一句會做人。
“這王爺也太沒見識了,就這、就這……他就成為了李林甫的支持者,而且身為王爺不以身作則,反而以權(quán)謀私!”
這些個人,真是越來越給李世民開了眼,優(yōu)秀的人都各有各的好,蠢貨卻是一個比一個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