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00萬年前,藍田古人類就在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仰韶文化時期,這里已經出現(xiàn)了城垣的雛形;2008年,西安高陵楊官寨出土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城市遺跡,被選為當年中國考古發(fā)現(xiàn)之首,這是中國發(fā)現(xiàn)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遺址,也將西安地區(qū)城市歷史推進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16][17][18]
遠古時代,“藍田猿人”就在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半坡人的經濟生活中,農業(yè)生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們焚毀樹木,開墾農田,種植粟等旱地作物。當時人們從事生產活動所使用的工具是石頭、獸骨、鹿角和陶片等制造的。除糧食生產外,半坡人也已開始種植蔬菜。家畜飼養(yǎng)業(yè)在當時已出現(xiàn)了,當時養(yǎng)的牲畜有豬和狗兩種,以豬為主。打獵、捕魚也是當時一項重要的生產活動。[16]
1957年在考古發(fā)掘的基礎上,就地建成了西安半坡博物館,于1958年4月建成并正式對外開放,是中國第一座新石器時代遺址博物館,也是新中國第一座史前聚落遺址博物館。博物館面積約3000平方米,有半地穴式的房屋、窖穴、圈欄及起防護和泄洪作用的大圍溝等遺跡,比較完整的保留的半坡原始社會村落的原貌。[16]
西安世博園
西安,在西周時稱為“豐鎬”?!柏S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19]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營建豐京,將臣民從岐山周原遷于此。又命子姬發(fā)(周武王)在灃水東岸營建鎬京。后者為政治中心,前者為宗教、文化中心,合稱“宗周”,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后,以豐鎬為都,為西安作為都城之始。[20]
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標志著中國奴隸制社會進入鼎盛時期。公元前841年,鎬京“國人暴動”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大規(guī)模群眾暴動驅逐國王事件。[21]
秦都城咸陽,阿房宮大部分面積在今西安市境內,兵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內(位于西安市臨潼區(qū))。秦宗廟在渭河南岸,荊軻刺秦王,就發(fā)生在秦章臺宮(后來的漢未央宮前殿);秦代宮殿布局還沒有形成宮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陽城地跨渭河南北。[19]
秦阿房宮遺址復原圖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長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漢城)建立西漢王朝。劉邦定都關中,取當?shù)亻L安鄉(xiāng)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19]
漢長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關中平原上,面積約36平方千米。在西漢時期,作為首都的長安城一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guī)模龐大、居民眾多的城市。漢長安是在秦咸陽遺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史記》:“漢長安,秦咸陽也”,張衡《西京賦》云:西漢長安“乃覽秦制,跨周法”,《三輔**·序》也云:“武昭,治咸陽,因以漢都”。《舊唐書·地理志》說:“京師,故秦之咸陽,漢之長安也?!鼻叵剃枏幕菸耐跻院?,就不斷向南擴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臺、興樂宮、甘泉宮、信宮、阿房宮及七廟等建筑。劉邦奪得天下后,經婁敬、張良等的勸說,建都長安。修繕秦的興樂宮而改為長樂宮,在秦章臺基礎上建未央宮。即漢長安城是在秦都咸陽基礎上建立的,說明在都城選址上是漢承秦制的。漢朝宮闕均在今西安市漢城保護區(qū)內,位于北二環(huán)以北,而漢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灞橋區(qū)境內。[152]絲綢之路開通后,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