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簡稱寧,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城市,是全省政治、經濟、科教和文化中心。作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南京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美譽。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厚重,各類遺存眾多,歷史名人輩出,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南京市位于長江下游中部富庶地區(qū),江蘇省西南部。市域地理坐標為北緯31°14′~32°37′、東經118°22′~119°14′。截止到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1.61萬人。
南京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南京進入春季是4月1日左右,清明未到,已經柳綠桃紅;進入夏季是6月8日左右,芒種時節(jié),麥熟禾壯;進入秋季是9月18日左右;進入冬季是11月12日左右,立冬已過,草木尚未枯黃。冬、夏季長,而春、秋季略短。
南京是華東地區(qū)重要的交通、通訊樞紐,建立了全方位、立體化、大運量的交通運輸網絡,鐵路、公路、水運、空運、管道五種運輸方式齊全,高鐵南京南站是亞洲地區(qū)最大的鐵路樞紐中心,擁有現(xiàn)代化的通訊體系,距離中國最大城市上海僅1.5小時左右高鐵車程。
南京是全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yè)生產基地。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南京已形成電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車制造、鋼鐵為支柱,以軟件和服務外包、智能電網、風電光伏、軌道交通等新興產業(yè)為支撐,先進制造業(yè)和現(xiàn)代服務協(xié)調發(fā)展的產業(yè)格局。南京位列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第5名,是國際上看好的21世紀亞洲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最具發(fā)展前景的城市之一。
南京是一座充滿魅力、充滿活力、充滿潛力的現(xiàn)代化城市,先后榮獲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wèi)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聯(lián)合國人居特別榮譽獎、全國首家軟件名城等稱號。南京已被國家確定為全國唯一的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創(chuàng)新型城市試點城市、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南京正在全力打造泛長三角地區(qū)承東啟西的門戶城市、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區(qū)域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加快建設現(xiàn)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
南京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常年平均降雨117天,平均降雨量1106.5毫米。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為梅雨季節(jié)。年平均溫度15.4°C。
歷史文化
南京,山環(huán)水抱,蔥籠毓秀,山水城林融為一體,自然風貌久負盛名。自然界厚賜于南京龍蟠虎踞的山川形勝,歷史在此又遺存下燦爛的文化。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過異族政權首都的古都,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教育資源
南京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明清時期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貢院。截至2016年,南京各類高等院校74所,其中111計劃高校9所及學科25個,僅次于北京;211高校8所、雙一流高校12所,僅次于北京上海;兩院院士82人、千人計劃特聘專家87人,均居中國第三。
“秦淮八絕”
指南京(金陵)八種最有秦淮風味的特色小吃?!扒鼗窗私^”的八套小吃品種為:第一絕:永和園的黃橋燒餅和開洋干絲,第二絕:蔣有記的牛肉湯和牛肉鍋貼, 第三絕:六鳳居的豆腐澇和蔥油餅, 第四絕:奇芳閣的鴨油酥燒餅和什錦菜包, 第五絕:奇芳閣的麻油素干絲和雞絲澆面, 第六絕:蓮湖糕團店的桂花夾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第七絕:瞻園面館熏魚銀絲面和薄皮包餃, 第八絕:魁光閣的五香豆和五香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