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境域
莆田市位于福建沿海中部,地處北緯24°59′—25°46′,東經(jīng)118°27′—119°56′之間。東南瀕臨臺灣海峽,東北毗鄰福州市的福清市,西南連接泉州市的永春縣、南安市、洛江區(qū)、泉港區(qū),西北背泉州市的德化縣和福州市的永泰縣。東西長122.4千米,南北寬80.5千米。[11]全市陸域面積4200平方千米,海域面積1.1萬平方千米。[10]
?
地形地貌
莆田市境內(nèi)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橫剖面呈馬鞍狀。背倚戴云山脈,面對臺灣海峽。西北部多為中低山,海拔500—1800米,總面積960平方千米,約占全市土地面積的24%。有千米以上的山峰43座,其中位于仙游、永泰、德化交界處的石谷解海拔1803米,為市內(nèi)最高峰。中部為低山與丘陵。平原與盆谷錯綜其間,地勢較平坦,有興化平原,仙游東、西鄉(xiāng)平原,南方平原,楓江平原等,平原海拔多在60米以下,約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20.6%。東南部為沿海低丘陵帶和島嶼,海岸線曲折,呈鋸齒狀,北起莆田縣江口鎮(zhèn)萩蘆溪口,向西南沿涵江、黃石、北高、埭頭、平海、東嶠、忠門、東莊、靈川至仙游楓慈溪口,全長223.9千米,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大海灣把沿海圍成埭頭、忠門、醴泉三個半島,地勢起伏舒緩,海拔50—250米,相對高度50米左右。有大小島嶼150多個,其中南日島面積50.67平方千米(不含小島),湄洲島面積14.21平方千米,靠近南日島的東月嶼為莆田市的最東端,烏丘嶼為莆田市的最南端。[12]
莆田市
氣候
莆田市地處北回歸線北側(cè)邊緣,東瀕海洋,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fēng)氣候。日照充足,溫度適宜是本市氣候的一大特征。平均年太陽輻射量達110.41千卡/平方厘米; 年日照時數(shù)平均為1995.9小時, 年均日照率為45%。日照時間從山區(qū)至沿海逐步增多。氣溫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山區(qū)逐漸降低。各地年平均氣溫在16℃至21℃之間。無霜期年平均達316天至350天之間。全市絕大部份土地, 適宜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的一年三熟制作物栽培。
雨量充沛,氣候濕潤又是本市氣候的一大特點。全市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至2300毫米之間,自西北山區(qū)向東南沿海遞減。西北部山區(qū)達2300毫米以上,中部平原為1200毫米至1600毫米,東南部沿海和島嶼在900毫米至1300毫米。全市一般可分為四個降水季節(jié):春雨季節(jié)(3 - 4月),降水量為250毫米至300毫米之間,占年降水量的20%,雨日多、雨量少、強度弱是這一雨季的特點。梅雨季(5 - 6月),降雨量為300毫米至600毫米,占年降雨量的32%至34%,雨區(qū)廣、雨量多、強度大、雨時長是這一雨季的特點。臺風(fēng)、雷陣雨季(7 - 9月),降雨量為270毫米至70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32%至36%,雨量多、強度大,易造成洪澇災(zāi)害。少雨季(10 - 2月),降雨量約150毫米至300毫米之間,占年降水量的10%至20%。
季風(fēng)明顯,濱海風(fēng)大也是本市氣候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