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之事可能都是有得有失的,如懿雖然幸運的躲過了原劇情里的冷宮三年之行,但也徹底的消磨了跟皇上的情分,如今算得上是不溫不火了,加上太后的絕育秘藥和皇后的零陵香,恐怕就是華佗在世,如懿這輩子也不會有親生兒女了。
其實澤芝也很不理解如懿的邏輯,在現(xiàn)代歷史教育中澤芝可是知道如懿兒女的凄慘下場的,不說夭折的長女和幼子,單單是穿孝阿哥的永基的生平那都是聞者傷心聽者流淚,堂堂的大清中宮嫡子,一輩子都是個光頭阿哥,最后還是嘉慶皇帝繼位后實在是看不過眼,才勉強給了個爵位,最后過繼了兄弟的子嗣,要不然以古代人的觀念,那真是死不瞑目啊。
思及如懿在原劇中對兒女的態(tài)度,澤芝也是嘖嘖稱奇,說她不看重兒女嘛,好像也不是,對于自己和皇上的愛情結晶,如懿還是很看重的,但只要涉及到皇上,如懿那是什么也顧不得了,就連好不容易生育的兒女都要拋之腦后,著實是稱不上慈母之心。
況且當時已經是乾隆三十年了,算算年紀,不管是如懿還是皇上都已經是做人祖母祖父的年紀了,在古代也能稱得上半只腳邁入棺材 ,這個時候不說教養(yǎng)兒女,還一臉老褶子的念叨墻頭馬上,想想都讓人起一身的雞皮疙瘩,不說封建社會了,就是現(xiàn)代社會,恐怕也少見這樣奇葩。
這到不是澤芝鄙視黃昏戀,現(xiàn)代社會的老人在完成生養(yǎng)兒女的任務后,追求自我,追求幸福也是很理所應當?shù)?,也是無可厚非的,但人家至少認清現(xiàn)實,盡量不給兒女添麻煩,而如懿呢,生生拖死了自己的兒子。
澤芝看著永琪和永琋那稚嫩的笑臉,心中涌出了無限的溫柔,即便是以她這樣冷硬的心腸,對上如此可愛的自己的崽子,那也是會毫不猶豫的豁出一切,至少也要給他們的未來蹚出一條路來。
時光匆匆,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進入金秋十月后,曾經沖冠后宮的延禧宮慎嬪身體就逐漸虛弱下去了,即便皇上勒令太醫(yī)盡力救治,可也是毫無挽救之力,而這其中的道道作為半個始作俑者的皇上是心知肚明的。
或許是人到中年了,皇上因為繁重的朝政,逐漸有了疲乏之感,而為了彌補自身的不足,皇上自然會通過采補充阿箬身上汲取生機,若是皇上原本還有些顧及,但只要嘗到甜頭很快就會愈發(fā)的貪婪了,而阿箬作為弱女子,如何經得起這樣的消耗,很快身體就衰弱下去,以至于香消玉殞。
對于阿箬的死亡,如懿心里倒是狠狠地出了口惡氣,雖然明知道阿箬不是故意背叛自己的,但是對于如懿來說,背叛就是背叛,因為阿箬的爬床,如懿在后宮明里暗里受了多少的擠兌,不說皇后和慧貴妃,就是那些不入流的小常在都能嘀咕她幾句,這對于如懿來說,當然是莫大的恥辱。
至于說阿箬帶來的好處,一直自詡自己是阿箬主子的如懿那是接受的理所應當,這種又當又立的做法真是讓惢心徹底寒透了心,也加快了出宮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