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芝放任震驚到失神的剪秋繼續(xù)一臉懵逼,可是內(nèi)心對于這個尚且稚嫩的丫頭搖頭嘆息。
君恩如流水可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后宮的嬪妃拼命的想要生下皇子,甚至到了不顧惜自己的性命的程度,這固然是為了榮華富貴和家族,但更多的還是看透了寵愛的不確定性和危險性,唯有兒子才是地位的最穩(wěn)固保證。
現(xiàn)代社會,澤芝曾經(jīng)看過不少腦洞,都是提前阻斷柔則和胤禛的初見的。
但身處其中的澤芝,非常有發(fā)言權(quán),胤禛和柔則的初見其實并不美妙,甚至彼此都是心知肚明的尷尬,之所以看上去和諧,不過是彼此都是資深演員,胤禛和柔則的千古愛情,本質(zhì)不過是通過女人為紐帶,完成勢力的聯(lián)盟和利益交換罷了。
誠然,原劇情當(dāng)中,清澈純粹的柔則的確受到了胤禛真切的喜愛,可是不要忽視了,當(dāng)時王府中除了柔則這個嫡福晉,還有苗氏和宜修這兩個嫡福晉,以及大大小小的妾室侍妾。
當(dāng)時的王府后院也曾經(jīng)和平了不少年,真正的平衡被打破,就是來源于苗氏被柔則罰跪,進(jìn)而小產(chǎn),從而誘發(fā)了后院女人對子嗣動手。
之后柔則懷孕,在不清楚腹中胎兒性別的情況下,在胤禛默許的態(tài)度下,弘暉在雨夜高燒不治而亡。
這本身就是胤禛在平衡后院,在苗氏小產(chǎn)一蹶不振的情況下,后院不能只有烏拉那拉氏的女子和孩子。
偏偏因為需要立人設(shè),胤禛給了柔則太多的特權(quán),使得她在后院一家獨大,無人抗衡,所以宜修和弘暉就成為了胤禛選擇的犧牲品。
果然,失去弘暉之后,宜修將屠刀對準(zhǔn)了柔則,干脆利落的解決掉了柔則。
想來,原劇情當(dāng)中,胤禛之所以對柔則這個所謂的純元皇后念念不忘,除了愛情更多的還是愧疚,而對宜修這個打胎狂魔容忍,也不是因為柔則的臨終囑托,更多的還是因為對她的愧疚。
澤芝想著,若不是后來宜修失了分寸,插手前朝立儲,無論鈕鈷祿甄嬛找到再多的證據(jù),宜修仍舊額可以作為母后皇太后笑道最后,甚至還能壓甄嬛一頭,因為甄嬛不是弘歷的生母,更不是他的養(yǎng)母,雖然玉蹀上是親生母子,可是作為半路母子,彼此之間恐怕還是猜忌更多一些。
另外從禮法上,宜修作為母后皇太后,地位上是比甄嬛要高,真是前朝后宮的共識。
所以不管宜修怎么掙扎,只要胤禛和烏拉那拉氏有意,那么柔則嫁給胤禛就是必然。
既然如此,想要讓柔則失寵于胤禛,甚至讓德妃對這個一向頗為喜愛的侄女心有隔閡,難度就非常大了。
而澤芝選擇了一個最簡單也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那就是讓柔則成為最合格的大家貴女。
混過職場,經(jīng)歷過社會毒打的人都清楚,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道理。
原劇情當(dāng)中,德妃喜歡柔則,除了柔則自身的性格之外,更多的還是因為柔則沒有參與后院的事務(wù),對于德妃想要控制胤禛的后院和子嗣沒有任何的妨礙,可是如今呢,柔則為了在胤禛心中的地位,盡量將后院管理的井井有條,其中自然也就牽扯到了德妃,那婆媳關(guān)系能好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