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看這本書的內(nèi)容就知道了!”
喬麗麗晃著手中的小說,將里面的片段讀出來給大家聽。
原本陸景陽是抱著毫不在意的心情,但越聽他的眉頭卻皺得越緊。
在小說的前半部分,的確描述了一個園丁的死亡,小說內(nèi)容細(xì)致到園丁的死亡時間、死亡地點,甚至周圍的環(huán)境描寫,一草一木竟然跟今日的情景一模一樣。
“那是一個下雨天,在后花園里,老園丁發(fā)現(xiàn)假山的縫隙里長出一只紅色的玫瑰花,孤零零的一朵卻鮮紅似血,在暗沉沉的天空中尤為奪目,他十分好奇,便踩上一顆大石頭想要看清楚,哪知道那石頭很滑,他伸手剛要觸摸到那朵玫瑰花,竟就這樣摔了下來,他頭腦勺著地,當(dāng)場死亡……”
喬麗麗讀完小說里的片段描寫后,忽然抬起頭看向眾人,她指了指窗邊。
外面的雨依然在下,完全沒有停息下來的意思。
不過穿過雨幕,陸景陽注意到喬麗麗的窗戶正對著酒店的后花園。
他意識到什么,快步走了過去。
果然,大雨傾盆下,假山的不遠(yuǎn)處正躺著一朵被雨水打散的紅色玫瑰花,明明那么不起眼,卻又看起來那么刺眼奪目。
“也許只是巧合。”
陸景陽已經(jīng)將玫瑰花拿了進(jìn)來,花瓣早就散了,只剩下一根孤零零的枝干。
他勉強(qiáng)將幾片花瓣拾起,裝進(jìn)了透明的塑料袋里。
“也許只是巧合?!?/p>
陸景陽依然不相信小說內(nèi)容成真了,因為這對于他而言的確是一件很荒謬的事情。
“不過玫瑰花我明天會送到小診所,讓李斌幫忙看一看?!?/p>
折騰了一晚上,陸景陽睡下的時候已經(jīng)是凌晨兩點。
伴著雨聲,他久久不能入眠,直到第二天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
他伸手拿出枕頭下的手機(jī),竟然一覺睡到了第二天上午九點多鐘。
“陸景陽,出事了!”
鄭然然框框敲門,簡直震天響。
他也穿著一身睡衣,一副才睡醒的樣子,顯然也是被人吵醒,這會兒就把怒火發(fā)泄到了陸景陽的身上。
“你瘋了?”
陸景陽忍住翻白眼的沖動,“有什么事情你用得著這么敲門?也太沒素質(zhì)了!”
“我他媽還管有沒有素質(zhì)?我告訴你,李美露失蹤了,一大早就不見蹤影,這會兒黃隊帶著包子出去找人了,你最好也帶快點,到時候別李美露的家長來要人,我們屁都交不出來!”
說完,鄭然然就氣呼呼地走了。
陸景陽快速換了一身衣服,也趕緊出去找人。
這琴島雖然不大,但是因為人生地不熟的,找起人來也十分困難。
酒店附近的地方都看過了,陸景陽猜測李美露極有可能去了陳晨那里。
“李美露是因為想見網(wǎng)友陳晨才來琴島的,再加上她覺得昨天園丁死亡的事情,和小說情節(jié)一樣,極有可能在夜里聯(lián)系了陳晨,去了他的家里?!?/p>
“這女孩的膽子可真大的?!卑訃@息一聲。
“我已經(jīng)聯(lián)系了當(dāng)?shù)氐呐沙鏊?,他們很快就會打電話告訴我們陳晨的住址?!?/p>
黃敏英話音剛落,手機(jī)就跟著響起來了,果然是派出所的來電。
可惜的對方告知她,琴島上根本就沒有一個叫陳晨的人。
“哎呀,你們怎么這么笨呢?一般小說作者都會用筆名的,這個陳晨只是筆名,又怎么可能找到他的住址!”
一旁喬麗麗一語驚醒夢中人。
“我在網(wǎng)上查了一些關(guān)于陳晨的資料,但是線索很少,只知道這個陳晨是個80后,男性,一直定居在琴島,而且只寫了《死亡證人》這一本小說,陳晨這個人似乎很低調(diào),網(wǎng)上沒有他太多的信息。不過李美露和他是網(wǎng)友,肯定知道的比我們多一些。只可惜她現(xiàn)在不在……”
一時之間,似乎又陷入了僵局之中。
“分頭尋找吧,琴島不大,島上的人也不多,我們四個人分別朝著不同的方向走,總能找到李美露的下落。”
黃敏英迅速作出了謀劃,陸景陽被安排往北方找人,哪知道沒走幾步就被喬麗麗跟上了。
“你跟著我干嘛?”
他十分費解地看著身后的洛麗塔女孩。
“嗨,我也不是想跟著你,只是鄭然然不讓我跟著他,我也不想跟著他,看你最面善,就跟著你了?!?/p>
喬麗麗說著又高傲地抬了抬頭,“說不定我還能幫你找到重要線索呢!這本小說我可是昨夜熬夜看完了?!?/p>
陸景陽頓時來了興趣:“那兇手是誰?”
“不知道,小說結(jié)局是開放性的,沒有明確點明兇手,我估計作者還打算寫第二部。”
陸景陽聳聳肩膀,也不是真的想從一本小說里找尋蛛絲馬跡。
不過他發(fā)現(xiàn)喬麗麗似乎對這個案子很感興趣,便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其實,我之所以對這個案子感興趣,是有原因的。”喬麗麗若有所思。
“什么原因?‘
“我之前在米國的時候,曾經(jīng)歷過一起差不多的案子,那好像已經(jīng)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p>
喬麗麗回憶過去,因為事情很離奇,所以至今都印象深刻。
那年我跟隨父母才定居到米國沒多久,附近忽然有人離奇死亡了,死掉的人之間沒有任何的關(guān)系,而且他們死亡的方式都是意外。
一開始,當(dāng)?shù)氐木煲惨詾槭且馔狻?/p>
可是越來越多的人意外死亡,讓警方開始重視起來。
他們發(fā)現(xiàn),在這些死者死亡地點的不遠(yuǎn)處,都留有一本書。
巧合的是,他們的死亡方式跟書中描述得一樣,除了姓名,這些人的社會身份、年齡什么的也和書中一致。
警方根據(jù)書找到了作者,發(fā)現(xiàn)作者已經(jīng)開槍自殺了。
作者是美籍華僑,叫做葉濤,當(dāng)年只有三十五歲。
他死后什么都沒留下,但根據(jù)葉濤朋友的口供,死者身前有過不對勁的地方,他曾表示自己要創(chuàng)作一本名流千古的小說,因為他的小說內(nèi)容太平淡了,根本沒有人會欣賞。
而且在葉濤死之前,也曾莫名其妙地醉酒號啕大哭過一次。
雖然這起案子最終以懸案告終,但大家都默認(rèn)真正的兇手就是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