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幕
那是月底的最后一日,已經(jīng)到了安萋的婚期。
不可能再去延遲或者推脫了,安萋只好同意立刻梳洗起嫁。
而一旁的小安墨在這日格外的安分,只是靜靜的看著自己的長姐。
“萋萋姐姐~你真的會回來嗎?”安墨天真的看著她問道。
安萋眼中閃爍著淚花 ,強忍才并沒有留下眼淚。
“會的,但小安墨要學(xué)會乖乖的,等著長姐回來,好嗎?嗯?”
“好~那長姐不能騙我喔?!?/p>
安萋寵溺般的摸了摸 安墨的腦袋,“嗯,姐姐答應(yīng)你,不會食言 的?!?/p>
這時安墨總算能安下心來,對著自己的長姐而笑。但這僅僅只不過是,一個善意的謊言。
古代婚禮要從提親說起。經(jīng)過提親、說媒、定親的環(huán)節(jié)之后,才能進入正式的婚禮環(huán)節(jié):
抬轎——跨火盆和射箭——拜堂和交杯酒——同心結(jié)發(fā)和謝媒等等。
雖然在當代社會看起來,古代婚禮的流程有些復(fù)雜、繁瑣,但流程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代表了對新人的祝福,預(yù)示他們有好的未來,和美的生活。
舊時結(jié)婚儀禮,從古代“六禮”(一納采、二問名、三納吉、四納征、五請期、六迎親)演變而來。
提親
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經(jīng)媒人撮合,認為門當戶對,互換“庚貼”(年齡、生辰八字)壓于灶君神像前凈茶杯底,以測神意。
如三日內(nèi)家中無碗盞敲碎、飯菜餿氣、家人吵嘴、貓狗不安等“異?!鼻闆r,則請算命者“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無相尅。
舊時有人迷信所謂六年大沖、三年小沖;男婚年齡逢雙,女子十九不嫁。
謂雞狗(雞犬不和)、龍虎(龍虎相斗)、虎羊(羊落虎口)、蛇鼠(蛇吞老鼠)難相配,待認為周全后始議親。
定親
定親前議親,議親始議“小禮”,在買賣婚姻年代均討價還價。
一般“四洋紅”或“六洋紅”(綢緞衣料四至六件),金戒子兩只、金耳環(huán)一副;聘禮,小禮三十六,中禮六十四,大禮一百廿(銀圓);食品,個數(shù)“六十四”,即包頭64對、油包64只、麻餅64只等,尚有老酒2擔至8擔不等,故生囡有“老酒甏”之稱。
定親后,男方將上述禮品用杠箱抬到女方。
女方回禮多為金團、油包及閨女自做的繡品。
定親憑證,男方送“過書”,俗稱“紅綠書紙”【紙張兩層外紅內(nèi)綠】,女方送“回貼”認可,俗稱“文定”。
故舊時夫妻吵嘴,妻子常說我是有“紅綠書紙”的,以此抑制丈夫。
繼“文定”后擇吉迎娶,由擇日店揀“好日”的日子。
親友送禮,婚禮多是現(xiàn)金,或喜幛、喜軸,并書以“百年好合,五世其昌”、“天作之合”等。
送嫁禮多為繡花或綢緞被面、被頭或日用器物,亦有送紅棗、花生、桂圓、蓮子,寓“早生貴子”意。
舊時有媒人首次進門不能喝茶的習(xí)俗,謂“媒不飲茶”,說喝了茶要沖淡婚事。
又稱媒人為“媒百櫥”,媒成能吃上“百餐”,要酬以“謝媒酒”,但婚后如夫妻不和或婆媳不睦,媒人有調(diào)解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