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當問到:“當你工作努力,成績很大,但領導卻都視而不見,或者據(jù)為已有,從來沒有表揚過你,請問你怎么做?”當幾乎所有的考生都講如果與領導溝通時,卻有考生答到:“首先,工作是為了方便群眾,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接受表揚,其次,領導指導有方,指點到位,自然歸屬領導,也無可非議,最后,這不能減少自己的工作熱情,仍然一如既往,埋頭工作,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和社會價值,總有一天,會得到領導和群眾的認可和接受,而沒有必要計較當前一時的得失,只有這樣才能做出真正的事業(yè)來。 等等”觀點鮮明,論述有力,層次分明,邏輯嚴密,自然讓考官另眼相看,打出高分了。
用計案例
隋朝末年,隋煬帝荒淫無度,天下大亂。
當時,唐國公李淵留守太原。二兒子李世民雖然不到二十歲,但卻聰明果敢,見識過人。他曾以虛張聲勢之計救駕,解了隋煬帝的雁門之圍。但是,眼見隋煬帝的統(tǒng)治日益殘暴,隋朝江山已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李世民決心反隋起義了。
李世民雖然結交了不少豪杰之士,但畢竟力量有限。要起兵反隋,還非得說服自己的父親李淵不可。然而,李淵七歲就襲位唐國公,隋文帝的獨孤皇后又是李淵的姨母,因此,李淵對隋朝忠心耿耿,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
要說服他反叛隋朝,談何容易。
那時,隋煬帝在晉陽設有行宮,李淵作為太原留守兼任晉陽宮監(jiān),裴寂為副監(jiān)。裴寂與李淵關系極好,經(jīng)常一起飲酒,通宵達旦。
李世民找到裴寂,與他探討對隋朝的看法,向他述說了自己的打算,希望他幫助自己說服父親起兵。裴寂與李世民的看法相同,便同意了他的請求。
裴寂背著李淵在隋煬帝的行宮中挑選了幾個宮女,趁著李淵酒醉的時候去侍奉他過夜。李淵發(fā)現(xiàn)后大驚失色,但已悔之晚矣。過了幾天,裴寂請李淵到家里飲酒,并與李世民相約,伺機勸說李淵。李淵應邀前往。酒至半酣,裴寂突然對李淵說:
“現(xiàn)在皇上殘暴荒淫,老百姓怨聲載道,各地紛紛起兵,八方戰(zhàn)亂蜂起,晉陽城外已到處都是戰(zhàn)場。大人若是死保隋朝,拘守小節(jié),那么,下有盜寇,上有嚴刑,大人必然落個剿滅盜寇不力的罪行,受到嚴刑的懲處,那是非常危險的??!大人不如順民心,起義兵,轉禍為福,這也是順天應時的明智之舉,不知大人以為如何?”
李淵聽了大吃一驚,勃然變色說:
“先生不是以滅族之罪害我嗎?”
裴寂說:
“大人身為晉陽宮監(jiān),私用皇上的宮女侍奉,難道還不是滅族之罪嗎?”
李世民早就守候在窗外,聽到這里,連忙進來相見,繼續(xù)勸說父親。
李淵大怒,斥責兒子說:
“你怎么能說出這些話來呢?我今天就把你送進縣衙門里去,告你的謀反罪!”
李世民說:
“兒子是眼見得天下大勢如此,所以敢說出這些話來。父親真要將兒子告官,兒子萬死不辭?!?/p>
李淵哽咽說:
“我豈忍心告你呢?但你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再說,讓我考慮考慮?!?/p>
酒后回到家里,李淵再三考慮。一方面因自己已私用皇上宮女,毫無退路;另一方面因兒子李世民反意已決,也必然牽連自己,無可奈何之下,只好作出了起兵反隋,奪取天下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