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商景蘭
生卒年:1605年~1676年
字媚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明兵部尚書商周祚長女,抗清名臣祁彪佳妻。
子:理孫、班孫,女:德瓊、德淵、德宦。
明末清初詩人,德才兼?zhèn)?,能書善畫?/p>
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十六歲的商景蘭嫁給山陰祁家,祁彪佳。祁彪佳在仕途上少年早達、在學(xué)術(shù)上精通文墨的風(fēng)雅之士,不僅有不錯的文采,還相當注重生活情趣。夫妻倆琴瑟和諧被傳為佳話。
當崇禎已自縊于北京,清兵對中原虎視眈眈,弘光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卻仍內(nèi)斗不休之際,她屢次勸祁彪佳請辭,甚而為此“日祝于佛前”。但清人以書幣聘祁彪佳出仕為官,種種情勢相逼之下,祁彪佳終于在1645年的閏六月初五日自沉于寓山住所梅花閣前的水池中。
順治二年(1645年),清兵攻下南京,彪佳投水自盡,以身殉國。景蘭深明大義,挑起教子重任。二子理孫、班孫,女德瓊、德淵、德宦,兒媳張德蕙(字楚纕)、**蓉(字趙璧),俱以詩名。每暇日登臨,令媳女輩筆床硯匣以隨,角韻分題,家庭之間競相倡和,一時傳為勝事。《清史稿》記載班孫娶少師朱燮元女孫,朱工詩。其來歸也,與其姑商(商景蘭)、姒張、小姑湘君,時相唱和。
在商景蘭三十多年的寡居生活中,她又遭受了多次沉重打擊??滴趿耆梢?662年),其三女德瓊亡故。同年,次子班孫因涉浙中通海案遠放寧古塔,長子理孫不久即因此事郁郁而亡。雖然班孫三年后逃歸,卻削發(fā)為僧,斷絕了與家中的聯(lián)系,最終于康熙十二年癸丑去世。慘劇與禍事接連發(fā)生,所以在1676年,晚年的商景蘭回顧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時,不由發(fā)出“未亡人不幸至此”(《琴樓遺稿序》)的感嘆。
雖然在生活中遭受了種種不幸,商景蘭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活動卻沒有停止,甚而在她的帶動下,還形成了一個盛極一時的女性家庭創(chuàng)作群體。據(jù)《靜志居詩話》卷二十三所載,“(祁)公懷沙日,夫人年僅四十有二。教其二子理孫、班孫,三女德淵、德瓊、德宦,及子婦張德蕙、**蓉。葡萄之樹,芍藥之花,題詠幾遍。經(jīng)梅市者,望若十二瑤臺焉?!笨梢姰敃r祁氏門中女性文學(xué)活動之興盛,而商景蘭自己也頗以為樂。正是商景蘭對于文學(xué)自覺的追求與引導(dǎo),使得她和她的女媳們的文學(xué)才華得以提升,其聲名也在文人之間遠播開來,不僅為當時男性詩人所激賞,而且嘉興“負詩名數(shù)十年”的黃媛介等閨秀才女也紛紛慕名造訪,吟詩唱和,引為閨中知己。她們一家的詩歌活動,可以說開了有清一代閨閣中聚會聯(lián)吟的風(fēng)氣。
商景蘭之過世,大約在1676年后不久,而在她的倡導(dǎo)之下所形成的一門女性習(xí)文寫詩的盛況也就隨之消散了。
作品:著有《錦囊集》(舊名《香奩集》),收詩六十七首、詞九十四首、補遺詩三首、遺文一篇。
二十六、商景徽
生卒年:不詳,字嗣音,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
明吏部尚書商周祚小女兒,商景蘭妹,上虞徵士徐咸清妻。
子女:徐東、徐昭華
有國色,博學(xué)工詩,詩逼盛唐,講究格律,居然名家。商景徽夫君的好友文學(xué)家毛奇齡稱贊她“才名超過東晉才女謝道韞”,并寫過稱贊她才華的詞《為商景徽閨秀詩題端》。
商景徽渴望隱居的生活,曾對夫君說:“吾以是為王霸妻(東漢隱士之妻)足矣。”清兵入關(guān)后,與夫偕隱,年逾八十猶吟詩讀書不輟,其子女如徐昭華皆承母訓(xùn),多才華,名重一時。
作品:著有《詠鵻堂詩草》(一作《承堂集》)。與夫合著《小學(xué)》一書,自一畫至多畫,正形聲,明訓(xùn)義,名曰《資治文字》。
二十七、張德蕙
約活動于明崇禎至清順治(1644~1661)前后。
字楚纕,明代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諭德元忭之孫女。后嫁明蘇松巡撫祁彪佳長子祁理孫為妻。
時值明末清初,其夫理孫與弟班孫,及其門客張宗觀、朱士稚、錢霍、魏耕、陳三島等,均從事反清復(fù)明的斗爭,參與鄭成功、張煌言率水師進襲金陵之謀,事發(fā)被逮。理孫后以賂免,班孫則遣戍寧古塔。張德蕙作詩《中秋》。
作品:《中秋》